他献身与那些由于自身的疾病而被遗忘在社会边缘的人。耶稣向人显示,天主是爱,他的大能就是爱的大能。如此,他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才是恒久的对天主的敬礼:治愈、服务、有治愈力的慈悲”。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一开始便向在场的神父修女们说:“你们是上主所召选的,你们回应了他的召叫,献身于追求圣德,传播福音,在信望爱三德中建立教会。
第三条是爱情和光明的河流,这是为基督的最好的朋友而流出来的,他愿意与他们完全结合,分享他的知识,认识他的诫命,好使他们按照个人的方式,完全献身于他,为他争取荣耀。”
他勉励修道者及献身生活者在这“田园”般的教会中,继续发挥教会的宝藏,服务人群。他亦鼓励青年以神父及修女的奉献精神为榜样,勇敢回应圣召,成为教会的先知、牧者与导师,忠诚地承担善牧的使命。
对我们度献身生活的人、主教、司铎、修女和平信徒来说,最严重的罪就是世俗化。看到一名追求世俗化的度献身生活者、教会人士、修女,太丑陋了。这不是耶稣的道路、不是耶稣的教会。
因此,一方面,主教们要留意,使若干司铎专门献身于高深的圣学研究,使得总不缺乏训练圣职人员的合格教员,也能协助其他司铎及信友获得需要的知识,并能鼓励圣学的健全进步,这是教会绝对需要的(《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
教会的大公性不只表达在受洗者的兄弟共融上,而且也表达在对外方人不论其宗教信仰的接待上,在拒绝所有的种族排斥或歧视上,在尊重每个男人和女人的人格尊严上,因此,也在献身促进其不可剥夺的权利上。
小德兰把祈祷众生灵的得救和神职人员的献身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人问她说:你不觉得你的目标有些不切实际吗?天主使我们怀有的高远理想无不有实现的可能。小德兰回答说。小德兰完全是在信德内看待发生的一切。
他们为正义而献身,他们死得其所,而我们这些幸存者或者幸存者的后代,理应知恩图报,有责任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
它指称,教区自二零一二年三月开始对修女进行培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聘请海内外诸多老师专家授课,目的是提高修女们的素质,帮助她们更好地度献身生活,为福传事业服务,但培育结束后发现「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