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是教友世家,在家庭的熏陶下,养成了她坚定的信德,诚恳的望德,真挚的爱德,使她把主的慈爱转化成她对周围人的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爱。
在困难与逆境中,忍耐和坚持是希望的重要组成部分,禧年的主题“望德不让人蒙羞”(罗5.5),引用圣保禄宗徒的话,强调希望是圣神赐予的果实之一。
他的圣召于1975年至1978年在戈佐岛大修院期间开始成形,随后在马耳他慈幼会学校望会,然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做初学。1980年9月8日,他在爱尔兰梅努斯宣发圣愿,成为鲍思高慈幼会会士。
怀着这份愿景,“我们必将更好地明白‘望德不叫人蒙羞’的意义,‘因为天主的爱,藉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参阅:罗五5)”。教宗重申:“我们的希望就是耶稣。”
董良善的名,嵌在良善如光的箴言里,那是信仰浇灌出良善的花,开在奉献的枝桠间;潘梁的肩,扛起了十年磨砺的重量,这栋梁的份量,藏着多少日夜的期盼与惦念;刘恩波抬头眸望,眸里漾着恩宠的波澜,从默默耕耘的日夜,
特别是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引发的冲突,则是天主教会内部保守派传教士和革新派传教士之间矛盾的首次外化,以致1919年7月22日,教廷传信部派遣广州代牧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光若翰(Jean-Baptiste-MarieBudesdeGu
我在国外留学时,有一次在瑞士见到了足疗之父吴若石神父,通过了解,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福传方式,于是拜师学艺。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1981年6月24日那天正是若翰洗者节,天儿非常热,圣母在前南斯拉夫的一个非常贫穷的,名叫默主歌耶的山村里,显现给几个孩子,目的是为了使世界与天主和好,为使世界悔改。这将是圣母最后一次向世界呼吁悔改。
耶稣选择这种隐身在圣体内,可见的、永远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方式,使我们确信他所言:我必不留下你们为孤儿,我要回到你们这里来(若14:18);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