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表哥那会子也去堂里辅祭,也有过要修道的想法,竟也跟家里说了,所以家里长辈们经常开家里男丁的玩笑,“去修道吧?”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一天去修院的心情依然记得。
经上记载,扫禄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听见主耶稣叫他的名字,因为耶稣认识他,知道他仇视基督徒,但是耶稣也渴望让扫禄体验到祂的慈爱。
作为教友,我们也该明白,我们恭敬天主、祈祷、守斋、行善工,也不是同天主作交易谈生意:我念多少经,天主就得给我多少恩典,多少平安幸福;我行多少善,天主就得给我更多更大的酬报——并且希望现世的、看得见的实惠
如他经常到汉腰带这个山区探访,还帮忙联系西安社服,为这里的村民打了一眼井,解决了吃水问题。直到今天,汉腰带的教友们每年都会来看望老神父。兰神父衣食住行上的简朴令人敬佩。
当他在厄弗所时,他正计划经马其顿和阿哈雅赴耶路撒冷,那时他忽然说了一句真心话:“我到了那里之后,也该看看罗马。”
大部分的解经学家认为圣若望宗徒并无意告诉我们耶稣死亡的真正历史时刻,他只是选择一个象征性的日子来显示一个更深的真理,那就是耶稣基督是新的和真正的羔羊,他为我们每个人倾流了他的血。
经教友们多次看望、带领朝圣,从参加第一次福传会后她就离不开教会了,还常带女儿进堂,儿子也娶了教友媳妇,因此家庭的结构变了。由此可见教友的回归是多么有价值。
记得经上说:约伯是胡兹地的义人,生性正直,敬畏天主,远离邪恶。他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家畜有七千只羊,三千骆驼,五百对牛,五百母驴,且有很多仆人。
通过同他们的直面接触和交谈,使我更能够理解并接受“家家(人人)有本难念的经”这句俗语所蕴含的力度和深度!
关于圣人主教,教会的日课经说他们为人们祈祷很多。可见身为主教的人应该是个祈祷的人,应该是在天主面前为人转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