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看到不信仰基督的人忽略这个为得救恩所必要的精神资产,以及许多信徒不重视这个心灵至宝时,我们不禁悲从中来。今天的人大谈理性和意志的独立自主,企图摆脱基督福音的严格要求。
(辩护真理ⅡP4)普朗克在80岁诞辰之前,他步入了一种新的人生,他成为一个巡回传教士,他从小被培养为一个路德教信徒;他从未怀疑过有条理的宗教的价值,他用宗教一词,是指“把人类与天主连结在一起”;普朗克说
《宗徒大事录》形容,教会初期的信徒们如此相爱,甚至分享各自拥有的一切(见宗2:44-45)。
同一神妙的恩宠,也赐予那些谦逊、虔诚参与弥撒的信徒。一位贫穷的农夫,多年以来惯常参与平日弥撒。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他正要从布满白雪的田地到教堂去。
教宗本笃十五世指出,欧洲许多地方受到武器的摧残,被基督信徒的鲜血染红。教宗说:“让我们祈祷,热切请求掌握人民命运的人士,为整个人类的利益,放下他们的争执。”
教宗此行的主题“谁相信,绝不会孤独”正是愿意走在这个方向上,愿意让人看到在相信共融中的美妙及富饶,首先是与天主的共融,然后是与整个信徒团体的共融和对话、服务、为整个人类团体的富饶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来自活生生的信仰
教宗又说:“基督信徒并不光荣任何十字架,而是光荣耶稣基督用他的牺牲所圣化的十字架,这支十字架是天主无限爱情的果实和证明”。
他引用当天礼仪读经所记述的祸根悲剧,勉励信徒要警惕划一思想,警惕世俗精神,不要拍卖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与会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多元复杂的环境中、在公教信徒属於少数群体的地方,教会如何开展教育工作?教宗答道:撇开人性,我们无法谈论天主教教育,因为天主教的身份实际上是天主降生成人。
教宗切望全体信徒善度慈悲禧年的四旬期,将之作为皈依的有利时刻。他强调神形慈悲善工的重要性,指责权威至上的狂妄让前来敲我们心门的穷人吃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