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视野中,先知宣布了光明:天主赐予耶路撒冷的光注定要照耀所有人的道路。这光有吸引所有人的力量,无论近远,所有人都要奔赴这光明。这光明在哪里呢?
教宗以这番话来解释当天所读若望福音中记述的一件事:耶稣在受难的几天前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有些希腊人想见祂。教宗说,从这些人的要求,“我们可以发觉,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许多人向教会做出这个要求”。
无论从什么地方观望,主耶稣都像正在流血,其细腻逼真的艺术塑像使人仿佛身在2000年前的耶路撒冷加尔瓦略山。
祂被脱去衣物,赤身露体,鞭打后的伤口血迹斑斑,士兵们注视着祂,那些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们对祂投以病态的好奇心。从那时起,没有一个画家胆敢如此描绘,唯有天父这般绘制,好能日后永远印在祂的裹尸布上。」
与基督相遇是一件不可轻视的事,这些朝圣人士应该像在厄玛乌路上与基督相遇的两个门徒返回耶路撒冷一样,怀着喜乐与感恩的心返回自己的家,告诉人们基督已经复活,而且显现了给他们。
今天礼仪的福音(参阅谷12:38-44)给我们讲述了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在人民前谴责一些经师的虚伪态度(参阅38-44节)。
圣经记载当耶稣走近耶路撒冷的时候,他望着这座雄伟壮丽的城市,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它要被敌人攻陷,夷为平地,百姓遭殃,他哀伤地哭了,因为耶路撒冷毕竟是他自己的京城,又是圣殿的所在地。
影片给人们讲述了发生在犹太耶路撒冷地区,从白冷到哥耳哥达的范围内,时间跨度33年的事情。影片的主人公是虚构的一位名叫犹大·宾虚(JudahBen-Hur)的犹太王子。
当我们结束这尘世的旅程之时,必能和广大被选者光荣地进入天上的耶路撒冷。如果全世界各族人民都领洗入教,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督徒的话。
备受争议的耶稣耶稣去耶路撒冷过帐棚节,虽然他是暗地里去的,但犹太人还是认出他来,并对他议论纷纷。可以想象,在耶路撒冷的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就是关于耶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