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他在阿瓦利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在阿拉伯圣母主教座堂为和平举行大公祈祷聚会。在巴林生活的人中,大部分是从巴基斯坦、印度和菲律宾来此工作的移民,教会去与所有人相遇,也努力去帮助他们。
青年学生会亚洲协调组的吴氏秋霞(NgoThiThuHa)说,是次会议是零二年后东亚区的首个聚会。她说:「我们的计划是每三年聚会一次,但由于筹募经费困难,未能执行。」
昨天,元旦前夕晚间,大量信衆来到圣伯多禄广场,参加祈求和平的守夜聚会。这个活动由家庭之爱运动发起,参加的人士从昨天晚上11点半直到今天早上7点钟一同在广场上为世界和平祈祷。
殷铎泽神父曾在中国担任耶稣会士和传教士;是在天主教本地化“礼仪之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人物之一;通过对有关作品以及孔子著作介绍的翻译,他在中国与欧洲思想之间起到了媒介作用;为培养中国耶稣会士,他创建并领导了年轻的本地初学生培育工作
12世纪之前,欧洲教育主要以教会学校方式存在。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士进行培训,学习读写古罗马的经典作品。从字源上看。
根据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的历史统计2,1910年,全世界基督徒约三分之二生活在欧洲,而欧洲成为基督徒主要生活地已有一千年历史。现在,全世界的基督徒大约只有四分之一(25%)生活在欧洲。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加色丁礼辅理主教瓦尔杜尼(ShlemonWarduni)向梵蒂冈电台表示,我们希望欧洲、美国和国际社会都严阵以待,这是个会令全世界陷入危险的情况。
圣座新闻发布中心为此发表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康塔拉梅萨神父将围绕教会历史上的四大传教阶段进行讲解——第一阶段:公元三世纪下半叶在主教们的努力下罗马帝国大批皈依信仰;第二阶段:公元六世纪至九世纪蛮夷入侵后隐修士们对欧洲大陆开展的再福传
在不到半小时的会面中,对话谈及了当下最热门的时事,从欧洲和中东当前的冲突到移民潮,一部分的移民潮是人们为了逃离战争而导致的。
参加聚会的有各堂口的会长负责人二十人左右。聚会由副主任司铎李慧明神父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