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愿意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不愿我们的幸福突然终止。因此,始自太初,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便产生了对一个“一切仍然美好”的“黄金时代”的不同构想。有关这一主题的故事都在试图解释死亡是怎样出现在世界上的。
既是管家就不能只管自己,更要管好众人;不但要管好大家的现世生活,而且要管好大家的来世生活。
从期盼到积极的生活本届双年展的另外一个巧合是,它与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Pasolini)的电影《玛窦福音》在威尼斯双年展首映恰好是60年。
(梵蒂冈新闻网)四旬期和疫情大流行:这两个时期,一个是教会生活的一段礼仪时期,另一个是影响全人类生活的疫情大流行。一些传统的精神财富好像已经过时,不被人重视,至少在西方有这样的情形。
结合当日的福音,刘总主教指出生活简单且真心寻求天主的人,就能如牧羊人一样找到救世主。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不相信天主的存在,甚至觉得我们是迷信,但信仰真理要入迷,因为若不深入,很快就会远离真理的道。
“首先每个人要对生活、家庭、未来怀有希望;其次要关注哪些是被人忽略、歧视、排斥的领域,那里通常是边缘人士,如麻风病人、贫困者、特殊病患,还有我们封闭的内心。最后,我们该如何行动?
教宗对这个主题表示赞赏,并表示“着眼于本质,这有助于我们掌握自己的生活,以之作为爱、慈悲和怜悯的器皿,成为祝福近人的记号”。
我若心烦意乱,是因为我没有向耶稣的平安开放,因为我没有能力正视原本的生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十字架和痛苦。相反地,我们应该向上主恳求祂的平安之恩。
依然对热火朝天的福传工作无动于衷;依然自私贪婪、无情冷漠、仇恨报复,违背天主的旨意……事实上,生命和心灵的弃旧更新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只顾“面子”而不顾“里子”,只重视外表而忽略内心的改造与重建,我们的信仰生活就毫无意义
下午分组讨论期间,神长教友分成23个讨论组,围绕天主教管理制度中国化、堂区牧灵生活、基督徒家庭现状及问题、圣召与奉献生活共四个板块、15个议题展开自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