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没有死抠信条,套用神学名词,泛泛而论。他极为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凡人小事。但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琐碎小事,却反映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和作者的生命感悟。
五月的大地姹紫嫣红,气候温暖宜人适合外出游览,以观自然之神韵,五月的圣母月,复活的耶稣给人心灵带来的复苏与鼓舞使人产生对圣的渴慕。因此,在这一月中,全中各地掀起一股股朝圣热。
于是,我们再次呼喊天主说:求你眷顾你的门徒的可怜卑微,请你保护我们吧!事实上,耶稣对伯多禄说:‘我已经为你祈求了,为叫你的信德不至于丧失’”。教宗指出:“耶稣的祈祷就是对邪恶的威力的限制。
在我们的时代,由于其科学的世界观,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引起困惑,甚至怀疑。问题的根源在于:今天,当我们试图给复活的现实下定义时,我们便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成尸体的复活。
考虑到我的情况,我认为我当时的反应是非常合理的:“你说什么?不行,你疯了!”我知道我不是一个金融专家,但我很确定,对于一个已债台高筑的人来说,解决办法是不要把他收入的10%再捐出去。
两个人,都是公教信徒,在1970年结为连理之后,他们自此就双栖双飞、双飞双栖,真的是“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哪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
念玫瑰经的历史要追溯到第十二世纪,那时的基督徒都非常崇敬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由天主经集发展到圣母经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现在诵念的玫瑰经。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我的朋友拿来了一本关于耶稣故事的书,并给我读了其中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内容是:主拉着一个人的手,脚下留下了两串脚印,但当这个人遇上困难,遇上荆棘时,脚下只留下了一串脚印。
主耶稣在受难前夕,因将要发生的事深感恐惧,他孤单而矛盾地说:父啊!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吧!(路22:42)可见耶稣最终承行的是父的旨意,为我们做了榜样。
你们纵使不好,还知道把好东西给自己的儿女,何况天上的父,岂不更要把圣神赐与求他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