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过一篇《加强宗教教育为构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文章,刊登在《中国天主教》第二期上,我当时认为宗教教育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平信徒。现在我倒觉得宗教教育应该首先针对我们教会的神职人员,其次才是教友。
因“梵二”大会议的文献精神决定提高了平信徒的地位和作用,赋予了我们福传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挑起这福传神圣职责的重担。只要是为了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只要是为耶稣基督做工作,就不要怕患得患失。
我呼求吾主耶稣基督的平安和喜乐降到你们和你们的家庭身上。天主降福你们。
主日早晨,村里的教友全部进堂;平时有弥撒时,本村加上附近村进堂教友在500人上下。因为早晨已做过了弥撒,第二天早晨下大雨,弥撒被挪到了晚上,采访组遗憾地没有看到教友们参与弥撒的盛况。
在信函中,教宗也提到平信徒的重要角色,他们与度奉献生活的人共同分享理想、意志和使命。
他们平澹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
“洁净的器皿”:象征圣洁与纯净,代表信友在领受圣洗之后,以纯洁的心灵归向天主,是天主悦纳的“活的祭献”。第21节:“我要从他们中间选拔司祭和肋未人:这是上主说的。”
以后在王郅隆和胡政之主政期间,英敛之提倡的大公精神,被予以新的阐释,即四不: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史权威,复旦大学方汉奇教授予以高度的评价。
然而,后来因着各种政治斗争和思潮迭起,诸如胡风运动、反右等,喜欢拉西洋乐曲和基督宗教乐曲的他遂变成了被打击的对象。
这时胡勇神父对沈智德说:你去修道吧!沈智德的父亲对儿子说:去吧!修不成别回来。沈智德说:当时15岁的我并没有分辨清楚圣召的意义,就本着‘听命’的精神走进了唐山备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