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信仰著作中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安提约基雅的依纳爵的著作中:“主教在哪里,基督就在那里;基督在哪里,至公的教会就在那里”(《致斯米纳教会书信》八2)。
忘不了神父的艰苦朴素,常手拿念珠,在圣体前朝拜的身影,使我们养成了简朴克苦,常念玫瑰经与拜圣体的良好习惯。老师不是父亲胜似爹,老师不是母亲胜似娘,老师不是兄长胜似哥,说不尽述不完,言语难表师生情。
所以,教友的克苦、祈祷、家庭生活、工作事务等,都是有属灵价值的祭品,经耶稣基督为天父所悦纳。因此,在教会礼仪改革后,要求教友们完全的,有意识的,积极地参与弥撒,而且,要把自身当作祭品献给天主。
缸房营天主堂本堂神父比国人庞崇德被日本人软禁,而副本堂中国神父张克敏押在日本宪兵队备受折磨,罪名是私藏武器并卖给八路军。
因母亲她经常守斋克苦,再加上不知疲倦地工作,以致积劳成疾,她只好于1985年回家养病。在家养病期间,经常有教友前来探望母亲。1985年腊月初六早8点左右,母亲在众教友的祈祷声中安息主怀。
教宗强调,在一个转面不顾人的痛苦、对照顾弱小者和脆弱者“一无所知”的病态社会中(64-65号),我们众人都应邀克胜偏见和个人利益,做他人的近人(81号)。
有这种观念的人,常常以鼓励人做各种克苦,甚至自残,期望“换得”天主的“怜悯”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的恩宠”。天主给人的“日用粮”已经很充分了,为什么还需要“更多的”呢?
上面刻圣洁博克多汗保持宗教与权威。右图:西藏的喇嘛和布达拉宫的居住者,通常擅于藏文书法。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字风格,以上民族及我们所熟知的欧洲人使用的文字(英、法、俄、意、德等)都属于拼音文字。
(林云供图)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艾伦·伯格斯为艾伟德写的传记《小妇人》。
与耶稣基督相会,将培养缔造和平的人,委托他们促进共融,并克胜一切不正义。文化机构,各级学校,以及大学对和平都有各自的特殊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