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的希望,如圣伯多禄引用《圣咏》第33篇所指出的,必须显露在外,具体体现在以卓绝独特的温和、敬畏、仁慈对待近人,甚至宽恕伤害我们的人。
在基督的话把他们转化成快乐的一群人,以爱天主和尽量爱近人回应天主的爱时,他们也同时注意到他们生命中的新气象。他们感到被某种光所照亮,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在他们自然愿望和能力以外的事。
李桂芝老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她把这颗纯洁的心献给了上主,献给了她所深爱的教会,献给了她身边的近人。在我们教会的团体中,有很多像李桂芝这样的老人,她们值得我们效仿。
这个恩宠促使她更加勤于祈祷,尽力回应近人的多种需要。1879年6月27日,贝斯在她的家乡去世。堂区信友和所有认识她、爱慕她的人彼此说道,“我们的圣女去世了”。
反之,由于我们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样受造的,我们的精神意义自然会将我们导向美善和爱,以及服务近人。
我们究竟把天主赏赐的多少东西分施给缺衣乏食的邻居或近人?我们把天主白白恩赐的财富,紧紧把持不舍,只让自己肉体享受舒服快乐,又如何能求天主饶赦自己往昔的罪过呢?那就更谈不上协主救世了!
教会只能成为接近人的主角、关心和安慰人的实施者,决不让希望之光被夺去”。
他以实例作出解释:“我有祈祷的意愿,而且感到与它相随的是对上主和近人的爱,邀请做出慷慨和爱德的举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是,要以基督为起点来生活出这一贫穷,为天主和近人成为内心自由的人。对所有基督信徒来说,特别对司铎、会士和修女而言,无论个人还是团体,贫穷和穷人的问题该当经常不断地作为严肃进行良心省察的主题。”
我们不要忘记:天主是亲近人的,天主是温和的,他充满同情;天主常常是这样。因此,耶稣的那种眼光充满对人的同情,接纳他们的灰心、整夜劳作毫无所获的挫折、有一颗空荡荡的心的感觉,正好像那紧紧抓在手里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