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以肉眼,却能以信德的目光看见祂」。在司铎、要理教员、家人和团体的陪伴下,孩童们走在信仰的旅途上。
教宗引用了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阐明那位父亲之所以能从远方看见小儿子,是因为他站在高处等待,期盼看到儿子回家。这便是慈父心肠。当小儿子开口忏悔时,这位慈父堵住他的嘴巴并欢宴庆祝。
为此,教宗引用《你们欢喜踊跃吧》宗座劝谕,鼓励众人「学会看见含忍的天主子民的圣德」(参阅:7号)。接着,教宗称圣德是「教会的真光」。
这也令教宗想起《路加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那名翘首盼望儿子回家的父亲「远远就看见他的儿子」(参阅:路十五)。教宗鼓励众人说:「回到天父身边吧!祂在等待著你。天父温柔地对我们说话,尤其是在四旬期内。」
教宗强调,这点极为重要,因为「呼喊成了请求:『愿我能再次看见!』」于是,耶稣对他说:「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
过去几年,我们看见市场也逐渐渗透到传统上的公共财领域。这些是教宗所谴责的偏差,而教宗同时向我们展现,全球疫情如何揭露人们先前难以理解的事:光靠市场无法解决一切问题。」
耶稣要求我们静默,祂教导我们说,“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垂允。
祂看见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遂教训他们许多事。教宗指出,“这似乎是个矛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只有不被匆忙掠取的心,才能怜悯人”。教宗强调,“天主的风格是接近、怜悯和温柔”。“怜悯源自默观。
玛利亚加大利纳修女最后提到同样来自阿根廷的教宗方济各,说:“我们在他身上清楚看见阿根廷人民的特质。他的临在提醒我,我们的天主与我们何等亲近!”
在十八世纪的德国科尼士堡(Konigsberg)的公民,每天大概在下午三点三十分的时候,都会很准时地看见德国大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生于1724—1804年)出门散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