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一切已经超出了普方协会最初的预想,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影响了一批中国人,去回报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比如:一位家具城的中国老板从拍卖家具的钱里拿出10万元,捐给普方协会。
新普育堂规模虽大,仍然满足不了当时上海社会大规模弱势群体的需要,1916年,陆伯鸿又在吴淞、江湾、闸北和杨树浦添设了分医局。位于上海杨树浦的圣心医院(现为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专门收治肿瘤病人。
李喜芬主要在以下几个群体中播撒基督爱的福音:关注弱势群体:这是基督徒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对他们付出一点点爱,就会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他们很容易做到知恩还爱,李喜芬经常去医院服务、安慰和陪伴病患,让基督爱的芬芳充满病患的心房
在中国大陆,他走访孤儿院、养老院、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等,特别为社会的下层和弱势群体服务。当人们赞美他感激他时,他总是把光荣归于天主。这就是我的恩师吴若石神父!我愿意跟随他,向他学习,追求像他那样的生活。
他们在牧灵工作中“迎接新的牧灵挑战、推动最弱势群体的发展、捍卫他们的权利和尊严、鼓励按照教会社会训导的教导树立社会良知”。
为此,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本笃十六世、教宗方济各都特别通过发表文件和言论来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以维护家庭的结构、尊严、权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有关家庭的言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94年元旦发表的和平日文告中指出
因此,过去几十年来,宗教机构的社会服务,已经达到了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程度,在文化与教育发展、医疗与卫生援助、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服务、消除贫困、预防犯罪、社区发展与改造、帮助移民与难民、帮助少数族裔
按照惯常理解农村基督信徒的思路,人们首先想到这些学生有可能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但正如下表所表明的,被调查的300多名信徒学生在家庭成员关系、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并无明显的弱势倾向。
西方近代社会则可以说是“自我中心、个人本位”,而中国近代以前则不重视个人的权益,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五四”运动以来,传统的家族本位已经打破了。在社会主义时代,应该是社会本位、兼顾个人权益。
2005年,堂区成立爱心组,重点探望包括鳏寡孤独、病残人士以及边缘人群在内的弱势群体,刘世珍踊跃参与,成为爱心组的骨干,基本上每周都会带上水果、点心或其他生活用品,去探望病人或孤寡老人,为他们带去主耶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