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这称呼,在旧约中通常指人;在厄则克耳先知书中,还带有一种卑微懦弱之意,指在天主的威能前,人只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可怜人(则2)。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并不是在探讨送不送还手推车的问题,它探讨的是一个简单行为背后的价值认知问题。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去做有益的事;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画大画的方法是这样,但画兰花,她拒绝使用写生稿,直接默写——兰花的结构已经了然于心的她,作画时的参照物竟然是自己的手指,所以她的兰花永远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
三个亲兄弟(外二首)在圣教灵修的殿堂里有三个手足亲兄弟谁若让他们来扶持必能使自己受益在属灵战斗中获得胜利祈祷——向主举心向上这是第一个兄弟他是人属神的呼吸使灵性生命常保持活力没有他,人的灵命便会悲惨的渐渐死去守斋
心灵既要平安,又要有急切感,因为面对为天主圣爱做见证的使命,一种“安心无忧”的意识会使人变得怠惰。这是因为现世结束之际,一切都要接受“最后的考核”。
教宗表示,藉着这个呼求,可以说我们与在天之父的对话进入问题的核心,即我们的自由与魔鬼的诱惑彼此相对的领域。但一般而论,对这个呼求的翻译并没有确切表达出《福音》中希腊文的原意。
一,温良如羔羊,心境淡如水耶稣藉着对十字架酷刑的接纳,做了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当下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繁荣发展的国度,每日只需为自己的个人目的付出劳动,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二、福音从口传至成书的过程由于第四部福音有一种独立的特质,可知较为晚出,也较为完整和统一,这点不拟在此讨论。此处必须特别讨论的,是前三部福音从原来的口传到笔之于书时的过程。
带领避静的龙基神父表示,天主对人的爱激励人心、点燃激情,带人走上成圣之路。我们基督徒要藉着天主对我们的爱,恢复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正是人的心、内心深处,耶稣来到把它『开放』、释放,使我们能够圆满地与天主和其他人一起生活。祂成为人,但人因着罪使内心变了聋哑,现在能够听见天主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