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弥撒讲道以当天弥撒经文中关于传教的主题为主线并加以发挥。传教是有一些要求的,即不为金钱和舒适生活所动,事先料到会遭拒绝,甚至受迫害。教宗说,传教士们必须以耶稣的名发言,不必担心是否取得成就。
教宗于2010年6月20日念三钟经的机会中表示:加尔莫罗会的圣女埃迪特·施泰因于1938年在科隆的加尔莫罗会院这样写道:‘今天我明白了在十字架的记号中做上主的新娘是什么意思,即使我不会全部了解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上主日主持三钟经祈祷活动中表示﹐他于9月14日启程对黎巴嫩进行的三天牧灵访问﹐是处在「和平的记号之下」。教宗并且强调中东:「不可向暴力屈服﹐也不可加剧紧张的对立」。
税款经税局转交各教会。公民如正式声明放弃信仰就获豁免缴交教会税。主教团早前为法令辩护时表示,他们是阐明信众为逃避交税而选择离开教会的后果。有些教友虽然正式离开教会,但依然活跃参与堂区生活。
每个主日当我们诵念尼西亚信经时,教会宣告我信诸圣的相通。换句话说,所有领受过洗礼的基督徒,无论生者和亡者,在基督奥体内灵性上紧紧相系,合为一体。这条信理是否有圣经上的根据或基础?
2006年,一篇采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友富谈重构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报道,经媒体转发解读,被认为将放弃龙作为中国形象代表,转而塑造新的形象标志,一时间引发热议,其中不乏反对之声。
1971年6月升任碧岳神哲学院院长,深受成主教倚重,20年之久,全心全力培育各教区、各修会的许多修士,这段最巅峰期间是碧岳神哲学院的黄金年代,修院人满为患,兴建怀恩楼为教室与图书馆,经蒙席调教的修士,晋铎的神父有一百多位
她开始为自己的病友们祈祷,每晚为同房间的病友念一分玫瑰经。每天去各个病房探望他们,给他们洒圣水,对于要临终的病友,她用手抚摸她们,给予临终的关怀。
教宗从这篇经文中汲取3个反省要点,即教会的传教使命、教会激发信德以及从宣讲福音中产生的喜悦。 教宗首先谈到教会的传教使命。他说:今天的读经令我想到,正是在爆发教难的时刻也出现了教会的传教使命。
教宗的要理讲授以信经中耶稣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这句经文为默想主题,为使人更容易了解,他引用玛窦福音中的3个比喻来解释说明。第一个是十童女的比喻,这个比喻告诉我们醒悟期待基督再次来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