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在福传中也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我反复思考觉得错了,新约圣经中,洗者若翰,耶稣、伯多禄宗徒……他们传教时都是先传悔改之道。
当天的福音记载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这位富家人身穿紫红袍及细麻衣,天天奢华宴乐。教宗指出,福音中没有说这位富翁是个坏人;反之,他也许是一位按照自己的方式对信仰虔诚的人。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获选成为圣伯多禄继承人后短短数日,就向他的私人秘书洛里斯•卡波维拉神父(donLorisCapovilla)表达召开大公会议的心愿。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13日主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隆重弥撒,与无家可归者共庆慈悲禧年。这些社会边缘人士在法国兄弟协会和圣艾智德团体的带领下,从上周五11月11日至13日庆祝他们的禧年。
12万人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及和解大道,参加由圣座福音传播部代理部长菲西凯拉总主教主持的青年禧年庆典开幕弥撒。感恩祭结束后,教宗亲临现场,众人又惊又喜。教宗邀请青年为耶稣基督的平安与修和做见证。
而要把这个社会存在共同体构建好,则需要我们精神文化的共同体,这个精神文化共同体的理念应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优良传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一种启迪。
大专联会金禧庆典筹委会主席王嘉茵告诉媒体,成员多年来本着梵二精神,透过不同的社会行动关怀弱势。五十周年是让我们思考往后发展方向的好机会。她表示,构思中的公开研讨会将展望联会的发展。
有一些神父,虽然晋铎多年,但对于教会礼仪一知半解,对于礼仪的新精神,更可能闻所未闻。使错误的行动和思想出现在自己的牧灵生活中,也阻碍了信友专心参与礼仪,让信友困惑。礼仪精神的再培育已是当务之急。
灵魂的生命是精神的、永存的,所渴望的是精神方面的,不受时间限制,永远的满足与充实。正因为精神不死,人活着才有意义。只有承认自己的有限,心怀善意,以积极的态度追求真理,寻找生命的“根”。
也就是要我们信友把感恩祭的精神与生活结合起来,并用生活去印证。感恩祭就是主的晚餐,是与耶稣一起坐席进食的正式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