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时,她们答说现时代的神父都这样,尤其是港台神父上次来这样做的。再说,这样节省时间,也更卫生些……我真的无言了,难道神父送的不是圣体而是疾病吗?
朱神父在悼词中指出,王神父热心祈祷,「念珠不离手,『万福』不离口,日课做伴侣,圣体台前常光顾」。每天一丝不苟地举行弥撒,逝世当天在病榻上仍做了最后一台弥撒。
准备领坚振的孩子已经做了避静,总共73个孩子分成两组做避静。他们也请教宗帮忙,请他谈谈圣神和祂的恩典,或许教宗方济各能分享自己的经验。
委员会的另一名成员,爱尔兰籍的柯林斯女士曾在青年时期亲身遭受暴力;两年前她在额我略大学会议上做的保护儿童和性侵的报告格外重要,令我们敬佩和赞赏。
教宗勉励这些年轻人保护和回应耶稣基督的邀请,说:上主在召唤:祂召唤那些愿意做司铎的人。
教宗勉励这些年轻人保护和回应耶稣基督的邀请,说:上主在召唤:祂召唤那些愿意做司铎的人。
一首唐朝孟郊的《游子吟》,道出了天下所有做母亲的对儿女的关爱,也道出了在外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在声称保护未成年人的时代,居然用沦为奴隶的童工包装的产品做交易。他们的哭泣被窒息:必须奋斗,必须工作,不能哭泣!可是他们的母亲却为儿子哭泣。
在生活中,好多人每逢主日进堂祈祷参与弥撒,常向天主唱赞歌,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是一个有信德、热心守规的人,但走出教堂后,在生活中依然固我,没有丝毫变化,很少做甚至从来不做慈善仁爱工作,这是信德薄弱、爱德欠缺的明证
靳姑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深深地触动着我:每天清早4点起床上小圣堂祈祷;5点30分打铃叫醒姊妹,参加团体祈祷之后,打扫卫生;上午看报纸、新闻和圣书;吃饭时分享她所得知的国内、国外发生的大事、小事,邀请大家为其代祷;下午为有需要的姊妹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