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不再墨守成规,不再固步自封,不再冷漠无情;而是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方式,全新的理念来塑造教会全新的形象。既保持教会固有信仰准则以接天气;又与各民族、各区域、各种风俗习惯相触合以接地气。
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而中国文化强调的合而不同理念对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构建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而利玛窦在沟通中西文明时所实践的智慧恰恰也是合而不同,多元共存。
至于宗教的自我限定,实际上就是排除教义、传统、习俗、仪式甚至信仰理念方面的一切差异,去考察各大宗教是否还具有共同点。
对孩子在家里学习的状况,是否也得到一些新的理念?开会是否有必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经费,是否需要亲自到场,还是使用视频会议就可以解决?
而在2016年,我到奥地利参观一个奉圣母为主保的隐修院——“白冷会”,那里的修女们个个笑容满面,她们说:“我们的一个理念是:把天堂上圣母的喜乐带到人间。”
与青年人融合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带领他们不断进步,这就是慈幼会会士的教育理念。我圣神父后,由于长期在修院做培育工作,也是与年轻人生活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如同教宗若望廿三世在他的《和平通谕》(PaceminTerris)中所写的──我们将在几个月后纪念这通谕的五十周年,和平是建造在以真理为基础的共存理念上,是基于自由、爱和正义上(注2)。
大家需要赤裸裸地揭示一颗「真诚」的「心」,在「慈悲、仁爱、和平、共融」中放下偏私和执着,在生活行动上,宗教经验的分享中,宗教理念的沟通里、思想研习的欣赏里,作出交谈。
事实上,欧洲人整体远离基督信仰的趋势,已经对欧洲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高离婚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堕胎合法化,安乐死,环保等方面,均已发生许多重大的政策和理念的转变,谁也不知道,这些转变会将欧洲带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而真正困难的是社会因素的改变,社会因素能否改变取决于大众的认知与理念,而不是执政党与政府的政策。即使如此,社会因素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难改变的是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