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信仰生活中都能成为别人好的礼物,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人,以彰显主荣。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女孩的慷慨,为别人带去爱吧。
在十二世纪以前,教会就开始叮嘱人念“万福玛利亚”;十二世纪末,由于掀起反对圣母的谬论,圣道明便起来推广玫瑰经。便玫瑰经的现时结构,却是在十五世纪末真福雅兰所完成的。
我们与人交往,应把人当人看,当天主的肖像看,不以任何方式伤害对方,这即最高的心理态度,同时不能产生一种占有欲,看到你的朋友与异性的义往,不能以嫉妒或更卑劣的方式伤害对方所交往的异性朋友。
其次,印度马拉巴教会所藏叙利亚文《每日祈祷文》上有两段经文:由于圣多默,印度人摒弃了偶像崇拜;由于圣多默,中国人和埃塞俄比亚人已转向真理;由于圣多默,天国在中国飘然升起。
为了让小孙子心情舒畅,年迈力衰的爷爷常会屈膝弯腰爬在地板上让小孙子当马骑;在长途跋涉途中,真爱会使人不顾自己疲累而为所爱者打水、背行李……还有比这更沉重的牺牲:为了让上学的子女能够安心读书并有足够的花销
其实,时髦与不时髦,就像每一个人手里拿了一根木棍,交换了一下,还不是仍然各人拿了一个木棍吗?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她所住的小窗后,不知是谁扔了一个小瓶,长上过去却对她一通责备,说这样要扎着人,并告诫以后再不要这样乱扔东西。
因此,慷慨地与救主一同担负痛苦的重担,也与他一同将痛苦呈献出来……受苦不断地提醒人———我是个罪人。若将痛苦献给天父,这样使受苦成为有意义的事,它将不断地提醒人———我终将获救!
有思母亭、耶稣圣心亭,路德圣母洞,洞底有水渗自石隙,圈池蓄水清可鉴人,隆冬不竭,传能治病。刻福建省文史馆张怡老人行书“披露圣心炎炎爱火,倾流宝血点点恩波”联句于崖上。
但这些外在的需求却又很容易以自我的经验和观念判别事情的真伪,以至于在生活的激烈竞争中让人的精神变的扭曲和异化。以至于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样严肃的人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