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下令作了恶,但当天主派遣纳堂先知让他认清事实时,他承认道:‘我犯了罪’,并请求了宽恕。教宗继续说,达味的生活就这样继续向前推进。
看到奉献生活者是多麽美好啊,即使他们如同西默盎或亚纳那样已经年迈,却欢天喜地,为自己的圣召充满感恩之情。
相反地,耶稣在纳匝肋度过了30年的隐居生活後,来到约旦河,与祂的许多子民在一起,与罪人为伍。他不觉得难为情:祂与众人,与罪人一起在那里受洗。
下一届跨宗教和平会晤将於2017年9月在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的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和明斯特(Münster)召开。
亚纳会会长张宪英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注重福传。她从不避讳自己是基督徒,在她工作期间,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圣像,胸前佩带着十字架,工作之余,她也常常向人们讲解耶稣、天主教及圣经。
玛达肋纳明白了这一点,她虽然身体健康,内心却有一块疮疤:她是一个罪妇。她直觉地意识到耶稣不仅能治好身体上的疾病,也能治好心灵的创伤,相信祂能够使她重新受造!这需要很大的信德。
或是,当上主召叫我时,我非但不回应『我在这里,祢要我做什麽』,反而拔腿就跑,如同约纳那样不肯承行上主对他的要求?抑或是,我假装承行上主的旨意,实则阳奉阴违,有如耶稣严厉谴责的法学士?
纳匝肋人耶稣在生活中常向相遇开放,这对他的使命产生了影响。先知说预言的时代结束後,犹太传统认为天主仍继续以极其谦卑的方式説话,例如透过儿童和群众的声音説话。
如果天主可以改变主意,甚至如《约纳先知书》中所说的可以转意怜悯(约三10),那麽我们如何向尼尼微的居民宣讲悔改,祂的教会怎能不改变,我们为何要固执於我们的心硬呢?
另外,我们还邀请了西安心连心团体、维亚纳团体及方青团体,他们也分别献上合唱及舞蹈,为本次毕业晚会增添了许多特色,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对修士修女的爱心让其永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