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啥时候来了一位邻居大娘,若是别人准不让她拾。她趁别人不注意,就从麦个子上拽一把,她还暗示我也那样做,我心想背着人拿别人麦个子上的麦穗,这不是偷吗!可爸爸常说“不许偷盗”便摇摇头。
一位教友读者来函询问说:“主日进堂参与弥撒时,神父会向大家洒圣水,这有什么意义?另外,我们信友在家时,晚上念经时也经常要洒些圣水。请问,教会洒圣水的礼仪有何意义?”
演讲全文中引起误会的地方,是教宗引用十四世纪拜占庭皇帝马努埃莱二世帕莱奥洛戈(ManueleIIPaleologo)和波斯一位博学的人,于1391年冬天在安卡拉交谈的一段对话。
一位正在全国修院进修的司铎学员表示,“目前全国修院的条件在国内各地应该是最好的了。”一群在读修生则非常兴奋地告诉本报,“拥有这样的求学修道条件和环境,我们很知足、珍惜,我们要好好学习。”
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位模范。教宗说:耶稣走过这条路:祂还在婴孩时就承受了迫害和流亡;长大成人後,祂遭受诽谤、暗算及诬告,这一切祂都温和地承受了。祂为爱我们而承受了这一切,直到被钉在十字架上。
王若瑟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经过打拼步入了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了公司,那时他还不认识天主。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委托花店寄给母亲。
一位教友陪神父去半山区传教,那天正好下大雪,到了县城后,竟然没有出租车去神父要去的地方。神父就领着那位教友在大雪地里硬生生走了十多里路。那位教友后来说,那是他这辈子记得最深的一条路了。
圣诞节这一天,孤儿院来了一位英俊的少年,眉清目秀,一脸聪慧,只见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红包交给艾修女,上面写着:献给最小兄弟1107元,署名:右手。这是你校的同学们献的吧?不,是我奶奶叫我送来的。
帕切利是最後一位罗马土生土长的教宗,与这座城市亲密无间。当罗马居民因战乱而忍饥受饿时,他曾让圣座放粮赈济百姓,所供应的粮食高达数公吨。
一位司铎若不经常与他的主教来往,渐渐地就会与自己的教区团体相隔离,牧灵成效也会每况愈下。教宗最後勉励修生们培养友情的美感、建立关系的艺术情操,创建一种远远超越个性差异的司铎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