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民族历史上,自梅瑟在西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后,以色列人所崇拜的雅威(上主)就不断派遣他的代理人——先知,来劝导百姓遵从上主为至高主宰,并藉着先知向以色列人民揭示他的旨意和拯救他们的计划
当天选读的《宗徒大事录》记述了教会历史上的首次宗徒会议,其间对接受基督信仰的外邦人该不该也遵守梅瑟的所有法律进行了辩论。有人会问为什么耶稣没有留下指示,好使这场“大辩论”得以终止呢?
按照梅瑟法律,身残的人不能进入圣殿献祭,因为人们认为他们的残疾是犯罪的后果。在耶稣的年代,人们看到一个生来瞎眼的人,就问祂,“师傅,谁犯了罪?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来瞎眼呢?”
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谢铎的驻处,放下行装,谢铎旋即带我去参观澳门教区最新的“圣若瑟劳工堂”。他和金邦尼会的罗伯迪和马嘉道两位元神父一起服务该堂口。堂区专门建在劳工阶层区,教友中不少国内来的移民。
教宗最后引述《出谷纪》中梅瑟为以色列子民央求上主把苦水变甜的事迹(参阅:十五22-25)。教宗指出,圣洁又忠信的天主子民「懂得陪伴并照顾他们的牧者,知道牧者的苦涩,并为牧者们祈求上主」。
天主让祂的子民受到试探,是要让他们在信德上成熟,然后去帮助那些经受考验的人,好似梅瑟那样。博瓦蒂神父在此提出一个新观念,他说,在圣经的记载中,“上主在那个地方将一道法律和一项规定强加给百姓”。
结果是不能进堂就利用网络平台上课,组织大家讨论、写心得体会,每天早晨在群里带着大家祈祷,晚上转发一章圣经,至今已经读完梅瑟五书和马尔谷福音、路加福音,使学员每天都能听到天主的声音。
教宗列举的圣经人物包括:亚巴郎、梅瑟、厄里亚、洗者若翰、保禄宗徒和耶稣本人。耶稣亲自「在试探中体验到危机,借此展开公开生活」,然后走过了革责玛尼的难关。
「愿大圣若瑟在所有家庭里激发创意十足的勇气;在当前划时代的改变时期,这勇气至关重要。愿我们的圣母助佑你们在婚姻生活中促进相遇文化。我们迫切需要以相遇文化来面对当今的问题与难关」。(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位于亚马逊河深处的河畔小镇圣伊莎贝尔-里奥内格罗与马瑙斯的圣若瑟神学院相距600多公里,但两者却是不同的世界。罗利森·阿方索(RolissonAfonso)的神学院之旅就是在那个河畔小镇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