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次与耶稣相遇的人没名字,圣史马尔谷只简单描述他为“一个人”(谷10:17)。他是位自幼遵守诫命的人,但尽管如此,却仍未找到生活的意义。他正在寻觅生命意义。
最後,通谕以两篇祈祷文结束,一篇与所有相信造物主天主的人分享(246),另一篇向所有信奉耶稣基督的人提出,祷文中重覆诵念愿祢受赞颂。这道通谕正是以愿祢受赞颂作为开端和结语。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
二O一三年十一月,也就是当选罗马主教和伯多禄继承人八个月后发表的《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教宗方济各在开篇卷首写到,福音的喜乐充满了那些与基督相遇的人的心和生命。
但这些指令不是通过直白的语言和文字交流,而是一种超凡的心灵感应能力,让地球上的人来感应并接收。
世界为什么这样的不公平,那些作恶多端、为所欲为者安享幸福,那些从来不出力流汗的人每天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山珍海味,而心地善良、从不欺压别人的人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这到底为什么?
显然这位校长是个刚正挺直,顺畅柔和,心有“善根”的人。天理良心就是人性中天然存有的善。
他便很容易在日益危害青年人的毒品或暴力中寻找慰藉和快乐。天主活生生地生活于我们中间。他创造了我们每一个人,因此,他也深深了解每一个人。天主是如此伟大,他肯关注我们每人的细微之处。
虽然祂是为我死,也是为全世界的人死,这事实在我身上并无特殊意义。至于罪吗,人人都是罪人,我决不会比一般人更坏啊!
让一个只有十余天寿命的人,硬撑了半年多。生有时,死有时,无人有权掌管生命,是仁慈的天主听到了我们的号哭,才为我们的生死恋情宽限了半年时间,最后在我也将要倒下时,天主才缓缓落下了爱妻的人生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