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肋撒修女、想起曾在太原的雅松达修女,联想到身边的陈老姑姑和连日来在贺堂忙碌之余还给人打针输液,抽空还听我讲课的年轻修女莎贝和多默,突然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震撼着我。
若望福音记载:“天主就是爱”,教宗本笃十六教导:“爱德是福传使命的灵魂”,在今天福传的大好时机,我们怎样去福传,唯有爱的行动才是有力的工具,德肋撒修女不是最好的见证吗?
(撒上3:10)“上主,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路1:38)“主,不要随我的意思,但照你的意愿成就吧!”
从耶稣光荣的伤口,我们认出抹不掉的天主无限仁慈的标记,就如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他治疗破碎的心灵的伤口,维护弱小者,宣告俘虏的自由,安慰一切忧苦的人,以喜乐的油代替丧服,以颂赞代替沮丧的心神(参见依61,1.2.3
主耶稣说:“但当圣神降临于你们身上时,你们将充满圣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雅,并直到地极,为我作证人。”(宗1:8)今天我们渴望这股圣神的热火重新在教会燃起。
比方说,天主“看顾”了他的子民,为拯救他们(出3:16);他“看顾”了哈纳,她就生了一个儿子(撒上2:21);他将“看顾”信者,为给他们带来幸福(耶29:10,对比:索2:7)。
尼尼微的依撒格说过,在教会里,知道自己的罪并为之哀悼的人比复活死人者更伟大。
阿哈次王在叙利亚—厄弗辣因的战争中,不信赖上主,不但没有按照依撒意亚先知的指示,坚守耶路撒冷,反而与亚述结盟,最终成为亚述的附庸。
他在晚年所著的《福音中的圣母像》一书中说:“童贞女玛利亚熟读古经,常默想先知依撒意亚关于默西亚的预言。她唱的歌自然是旧约中颂主、求主、爱主的圣咏;她抒发的情是企盼默西亚救世主早日降临人寰的热切之情。
当时梵蒂冈也没有形成一个像今天这样的圣统制,但是,从孟高维诺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天开始,东方和西方,天主教和中国文化就已经开始开始接触,双方的关系就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