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传教士严重短缺,修会未能立即成立传教站,只能将部分青年圣召送到菲律宾进行培养。十年后,这种方式已显露出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目前,他们中的三人已晋铎、另外两人即将按照天主意愿领受铎品。
“修会强烈感到了会士日益深刻意识到了献主会传教士的身份。唯一缺乏的,就是心灵的彻底改变。我们认识到,我们做为传教士的生活方式应该进行彻底的改变,以便达到共同生活得更加和谐的目的。
念经前,他勉励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以开放的心”来祈祷,祈求上主向世界各地派遣传教士。
圣胡尼佩罗·塞拉(1713年-1784年)是西班牙方济各会传教士,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多个传教站,帮助数以千计的美洲原住民皈依基督宗教,并引进新的农业技术。
1重新来华的西洋传教士也再不用像禁教时期那样昼伏夜行、藏形匿影。他们不仅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甚至包揽词讼、鱼肉百姓,就是中国信徒也连带着鸡犬升天。
据《宁波市志》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年),应鄞县教徒王芳济(1624年在北京入教)的邀请,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费乐德从杭州来宁波传教,发展了教徒80余人,其中王方济一家25人。
非常有意思,这些记载表达了三方面内容:第一,利玛窦入中国后,传教士东来者益众,而且聪明通达,不求利禄,专职传教;第二,他们的著作向华人传播了新知识,备受欢迎;第三,利玛窦来华后,中国才有了天主教徒「公然夜聚晓散
大家都看到中国教会的需要,在天主圣神的推动下,1839年,南京教区(上海教区的前身)98名骨干教友聚会于松江张朴桥会口,由神父王若望、张西满带头,用白绢向教宗写请愿书,要求派遣主教和传教士来中国协助传教
在宗教尚没有开放的动乱年代,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能这样表达他对一位西方传教士的敬意,的确难能可贵。而对我这个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来说,也从此常常渴望更多地认识这位“西儒孔子”。
11位传教士参加。其中葡萄牙籍神父5,分别是曾德昭、阳玛诺、费奇观、李玛诺、黎勃劳。比利时籍神父一人金尼格。意大利籍神父5人,龙华民、郭居静、艾儒略、毕方济、高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