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可能相遇,应被倡导上世纪50年代,当我还在鲁汶读书准备要去中国时,每次我们修士在饭厅用餐,JacquesLeclercq所写的《雷鸣远的一生》都会被大声地朗读,而我们则边吃饭边安静地聆听
他还告诉我们:在老西开事件中,当时的比利时传教士雷鸣远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反对法租界的扩张;甚至还详细地告诉我们这一史实的出处!
约1913年左右,雷鸣远神父在向阳、高庄、北闸口先后建了三座教堂。从此,北闸口天主堂有女子学习新文化。在此后的短短几年中,这里教友不断增加,教务蒸蒸日上,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新气象。
若翰小兄弟会,随着中国首批六位主教的诞生,于1926年,在安国教区孙德祯主教手下由雷鸣远神父成立,是中国教会首先成立的国籍修会。
狂风刮不跑,暴雨淹不没;闪电来不惧,雷鸣击不灭,甘愿去承受,答谢养育恩;按时结果实,还我终生愿。
1937年抗战爆发,马相伯在上海组织“不忍人会”,影响了雷鸣远神父,招募志同道合之修士与教友,前往抗日最前线,救护抗日的伤病员。1938年上海沦陷,马相伯应李宗仁与冯玉祥之请,迁往广西桂林风洞山。
刚恒毅五点主张的来由及其内容1922年刚恒毅来中国前天主教会模式在中国已形成,像雷鸣远晋铎前夕给林懋德主教说的那样:我们在此地真正而且有意的形成了一个外国团体,我们的教会成了半个殖民地。
的雷鸣远神父。还有很多大家以前并不熟悉但是为教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信仰前驱,均在馆内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雷鸣远神父说:一个性情忧郁、愁眉苦脸、发牢骚、爱挑剔、怨天尤人、吹毛求疵的人,仿佛一只苍蝇,传播病菌、制造困扰、到处使人厌恶……基督徒应该活出喜乐的生命,这种喜乐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当年雷鸣远神父一次传教4000多人,除了宣讲技能外,他的服务更了不起。为了中国教会的发展,他多次返回欧洲搞募捐,拿回来的钱不计其数,但他自己仍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