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忘记最重要的诫命,即爱天主和爱近人”。教宗说,这个人的悲剧正是没有爱,他把祈祷变成自我赞美。“他没有向上主提出任何请求,因为他不感到自己有需要或有欠缺,而是觉得自己有功劳。
教宗强调真正的皈依不能只是一种自我改变,而是面向近人,该当将与自己的相遇和与天主的相遇以及在传统上称为施舍的经验密切结合起来,即把注意力和仁爱放在处境困难的兄弟身上。问:那么,施舍又是什么?
教宗指出:为认识基督,需要起身行走,在行走中便会发现天主以各种方式与我们相遇:透过受造界的美丽,以祂的爱介入人类历史、兄弟友爱以及我们为近人的服务。
课堂上,余神父简单叙述了新学期的授课计划和大体框架,重点讲述天主十诫,深度剖析人对天主、对一总近人的基本义务的重大意义。
我们必须要真正成为近人的公义的弟兄,因为近人是天主的肖像。
是仁慈天父的爱让我们能在每个弟兄姊妹和近人身上看到祂圣子耶稣的面容,这爱陪伴教宗的访问,而且教宗要把这份爱带给他将遇到的每个人、每张面容和每个眼神。
教宗说,努力关怀近人,特别是弱势族群和遭排斥的人,渴望他人获得益处,也是检验我们是否忠于福音的标准。即使当代文化似乎失去了善与恶的意识,我们更需要强调善是存在的,善必定获胜。
福音记载,耶稣正在传教中,有一个法学士起来,试探耶稣说:“师傅,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耶稣对他说:“法律上记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的﹖”他答说:“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
他答说:“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耶稣向他说:“你答应得对。你这样做,必得生活。”那个人又问耶稣:“那谁是我的近人?”
这种态度在爱近人的福音教导中找到自己的根基,而且有助於克服不同团体之间的社会差异和紧张情势。教宗表示,这两个基金会的工作具体地见证福音的理想,在瑞士社会中成为友爱和分享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