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关于毛病与德行的教理讲授中,今天我们来谈最后一个毛病:骄傲。古希腊人用一个可以翻译为“过度辉煌”的词定义它。事实上,骄傲是自夸、自负、虚荣。
在过去的三次教理讲授中,我们谈到了圣神的圣化工作,通过圣事、祈祷和效法天主之母的榜样来实现。
圣神是耶稣用来标记他的羊群的“皇家印章”,这一主题是该礼仪所赋予的“不可磨灭的特征”的教义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傅油圣仪本身就构成圣事,在教会的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礼仪团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这是一个美丽的教义。看看这位福音的见证人,我们也学到了上主临在于各种处境中,并召叫我们居住在自己的时代里,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生活,分担世界的欢乐与悲伤。
在关于使徒热诚的系列教理讲授中——我们正在讲述这点——我们正在与曾经的某时某地的男女名流模范相遇,他/她们为福音而奉献生命。我们今天要到大洋洲——很远,是吗?——一个由许多大大小小岛屿构成的大陆。
在今天的教理讲授中,我想回顾一下,教会已经拥有了的由圣神谱写的祈祷交响曲,它就是《圣咏》。
通过殉道,一位门徒为了世界的得救而自由地接受死亡,以及他在流血方面与耶稣基督的一致性,藉此转化成他师父的形象”(教会宪章《教义宪章》第42节)。
我们继续我们的教理讲授;我们选择的主题是“福传激情、使徒热忱。”因为福传不是说‘看,嘚吧嘚,嘚吧嘚’,且别无其他。
在我们关于圣神与教会的系列教理讲授中,今天我们将涉及《宗徒大事录》。在五旬节圣神降临的叙述始于一些准备迹象——暴风刮来和火的舌头——但最终以“众人都充满了圣神”的肯定作为结尾(宗2:4)。
针对第一个议题,神长们普遍赞成需要按照一种慈悲的教育方法来陪伴和接纳受伤的家庭,不另眼看待他们,同时也不淡化教会的教义,却使教义与牧灵工作相结合。不过,各讨论小组对如何落实这项工作却提出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