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厄玛乌的门徒在耶稣擘开饼时认出了祂那样,一个基督徒也能藉着恩宠“认出”祂来。对基督真实临在的信德和情感必须激起对祂发自内心的敬爱,甚至对“临于圣事中的耶稣的温情”。
这些现象都不太符合礼仪本身的要求,羔羊颂要伴随掰饼礼的行动。反过来,掰饼礼不是为了羔羊颂。换一句话说,重要的是要让信友看见掰饼礼。
是的,我们生活确实需要“饼”(财富),也离不开“饼”。但是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饼”都可以不加思考,随便取来吃的。我们得辨别什么样的“饼”可以吃,什么样的“饼”不可以随便乱吃。
龙基神父从《福音》的增饼奇迹中寻找答案,展开他的默想。他分析了这个场景:门徒们要求耶稣遣散群众,让群众自己想办法充饥。耶稣却要求门徒们给他们吃的,祂问门徒们:你们有多少饼?去看看!
「如同厄玛乌的门徒那样,我们可以感受到复活主基督的临在,祂与我们同行,为我们解释《圣经》,而我们期盼一同分享感恩祭,在擘饼中认出祂来。」
不过,他们也注意到自己已成为另一团体,所以也在私人家庭集会,在那里聆听宗徒的训诲,饼,祈祷(宗2:42-47)。
明清之际寓居北京的汤若望神父,就常在寓所内用蜂蜜、鸡蛋、麦粉为原料制作“西洋饼”,款待达官贵人。据说,西洋饼“薄如楮,大如碗”,食者皆“诧为殊味”,觉得新鲜惊奇。
第二天:与基督擘开的身体同行耶稣在受难前,擘开了饼,将自己当成礼物。(路廿二14-23)体认十字架上的耶稣与如同达利人一样破碎不全的人们,彼此之间休戚相关。
18、如何准备饼酒?一次为某修女院献祭时,发现在弥撒前修女已将放置面饼的圣盘及盛着葡萄酒的圣爵放在祭台上。
圣方济各堂近期购置了面饼机并组织善会,在堂区小规模制作弥撒用的面饼(堂区称此为祭台饼)。圣方济各堂主任司铎谭永明神父九月十二日对本报说,制作面饼既要配合教会规定,亦希望教徒深切体会制作面饼的认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