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院新校区位于离主教府20分钟车程的乡下,1998年1月真福若望保禄二世曾为新校区祝圣了第一块基石,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环境宜人地方,提供给修生学习、祈祷、团体生活及体育运动的高质环境。
笔者作为一个上世纪40—50年代,曾在花园山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修道者。教会遭厄时,我与其共患难;教会复苏时,我一度在这里供职,见证了修道院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
2009年3至9月份,邓秀凤修女曾前往四川地震灾区为灾民提供服务,与其一起工作的献县圣望会的刘素平修女回忆说:邓修女心地善良,非常有怜悯心,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但她只是低头付出,任劳任怨照顾灾民。
他的讲课让听课的近两百教友(慕道者)受到震动与启发。其实,与基督相遇,可能是一个双向的命题,没有圣神的恩宠与引领,很容易引人误入歧途。
若要对丧失信心的人谈希望,我们就应先分担他的绝望;若要擦乾受苦者的眼泪,我们就应与他一起哭泣。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语才能确实给人些许希望。如果我无法如此在哭泣、悲伤中发言,那麽就最好一言不发。
基督为我们受了试探,并为我们战胜了试探者,我们也必须与祂一同面对并战胜试探。基督赐予我们圣神的活水,我们则应该藉着圣事、祈祷和朝拜,从圣神那里汲取并饮用这活水。
此番远途的心灵之旅,使大家每日沐浴在上主的恩典与祝福之中,带领者苏神父如此说:基督信友生命中的每一次朝圣是心灵上的历练、信仰上的考验,更是每一位参与者迈向永生天主的美好缩影。
做耶稣的朋友意味着过着“伯达尼”精神的生活,用圣若望宗徒的心来生活,认为耶稣就临在自己的生命中,就像对待自己所爱的人一样。
罪恶的结构诚如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所言,我们人人都参与了罪恶的结构。这些结构制造罪恶、污染环境、伤害并羞辱穷人、助长掌控和权势的逻辑、滥用天然资源、迫使所有居民抛弃家园、加剧仇恨、暴力和战争。
而依撒意亚先知鼓励我们恳请天主再次降临,祈求说:「望祢冲破诸天降下。」教宗指出,「信仰的第一步,便是告诉上主我们需要祂,需要与祂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