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德肋撒修女的礼仪日当天,教宗邀请众基督徒说,“让我们心中带着德肋撒修女的笑容”,并将它“送给我们在生命旅途上遇见的人,尤其是那些受苦的人。这样,我们将能开启喜乐和希望的视野”。
今年圣周四,教宗发表了《教会自圣体圣事汲取生命》通谕(或译为《活于感恩祭的教会》),要求教会全体成员加强对圣体的敬礼,他说圣体圣事是教友生活的源泉和顶峰,教会是自逾越奥迹而诞生,圣体是杰出的巴斯卦奥迹的圣事
领洗后,我常常说:我是天主的宠儿,于是各种努力要做好教友的目标便实施到了家里,比如,主日必须进堂参与弥撒;对教会工作必须热心;饭前饭后必须祈祷;我的规矩如此之多令爱人应接不暇。
人的习惯思维和清醒意识对灵异事件是排斥的,假如某个已经过世、日思夜想的亲人经常忽然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怎样?你能接受吗?你害怕吗?假如每次领圣体,圣体真的都变成了血和肉,你认为怎样?你敢领吗?
一方面请求鹿原谅他们夺取它的生命;一方面感谢鹿,让他们杀死它,族人因而得到赖以维生的肉和皮。每年的圣周的晚上,都在教堂前的棕榈棚内举行这庄严的鹿舞。
可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保禄六世教宗进行了某些有关羊毛肩带的改革,规定只有教省的总主教才有资格披上肩带,而且是在六月二十九日圣伯多禄圣保禄两位宗徒庆日这天才颁授,目的在显示披着肩带的人与罗马宗座的更密切关系
主日天弥撒完了以后,与很多教友在院子里交流、分享。我也就在此时认识了雷特莱尔修女。雷修女这次到中国来是讲学和访问,业余时间还给修生们辅导英语。因此大家都尊称她为雷老师。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去年“信德”以“生命不息,福传不止”为题报道过的吴桥堂区的张俊胜老师。 今年9月16日,张俊胜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念经、祈祷。
教会认出这项服务是个人神恩的具体体现,这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她实践传播福音的使命。
请听众朋友注意, 教宗方济各将于4月27日复活期第二主日(上主慈悲主日)上午9点30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主持真福若望二十三世和真福若望保禄二世封圣大典。梵蒂冈电台将实况广播,并有中文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