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伏羲的“太极阴阳”,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自然归一”,屈原的“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星辰安陈?”……都是对神奇天地的深邃思考和执着探索。
(谷16:15-16)《要理问答》也阐明人生于世是"为恭敬天主,救自己的灵魂"然而,使人接受这一真谛需要有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一锹挖不出一条渠来。所以,一般不宜作为对陌生人的开场白。
编者按:此篇是“信德”通讯员张友聚教友的遗作,文中谈到了他在病中的真情感受,读来让人感慨万分。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位可敬的新教友,天主的好儿女。
教宗说:“额我略强调了基督人性的完美,基督为了救赎包括肉身、灵魂和精神的整个人,而取了完全的人性,否则,人便不能获得救赎。”教宗接着说,额我略教导我们,基督正因为成了人,使我们也能成为像他一样。
正如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中,把古人的诗句,“鸳鸯乡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的保守思想,反其意而用之,改为“金针度去从君用,未把鸳鸯绣于人,”意思是说,要把金针度于人,有了金针,就掌握了方法凡能绣出很多很多的鸳鸯
并指出,从对“天主的渴望”产生了“真正的希望”;大额我略教宗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能够“亲近人和满足人的需要”。教宗指出,之所以称他为大额我略,因为“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教宗、教会的伟大圣师”。
生活失去意义为了进一步说明懒惰的含意,教宗提到隐修士埃瓦格里乌斯(Evagrio)所描述的懒惰人的行为:“……阅读时,懒惰的人常打哈欠,很容易被睡意所征服,他揉揉眼睛,搓搓手,把眼睛从书本上挪开,盯住墙壁
一位负责此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告诉“信德”:我们认为每一位教友的婚姻问题,决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两个人的问题,而是他们周围包括双方父母、亲朋好友等在内的一大群人共同关心的‘大事’,
教宗指出,这是一种“依恋金钱的形式,阻碍人慷慨大方”。“这个罪不仅涉及到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也是一种横向的恶习,往往与帐户余额毫无关系。这是一种心病,不是钱袋的问题”。
根据《天主教教理》,死亡之际,人将面临个人审判,即依据他是否接受或拒绝天主的恩宠而受到评判。然而,救恩并不局限于那些正式认识基督的人。梵二大公会议指出,凡是遵循良知、真诚寻求天主的人,也能获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