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6:27-28)这是一种只求去爱,不求被爱的超凡之爱。因为基督先爱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眷顾着我们,我们不能做忘恩负义的小人,而应用毕生的精力去把基督无限的大爱传达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我所选择的道路。
我们应该研究和学习要理,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那前来拯救我们的天主子;可以懂得救恩史和圣父之爱的美好。教宗询问说:从《天主教要理》出版20多年来,有多少人曾经读过它呢?
而许多穷困无助的人,更是实现天主之爱的合作者,我们如果能够为他们分担痛苦和忧愁,就是为主耶稣基督分担痛苦和忧愁。而“基督所受的苦难,加于我们身上的越多,我们借着基督所得的安慰也越多。”
即使你冷落我,不理我,甚至犯罪伤害我,我都一如既往地那么执著地爱你,为你付出我满腔的殷切之爱,无怨无悔……
若望宗徒强调天主之爱的特质是「首先」去爱,福音中耶稣增饼的事迹就是一个实证。福音这样记载:耶稣「看见一大夥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教宗指出,耶稣的怜悯有别於同情,因为耶稣的爱滋养祂周遭的群众。
教宗说: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一同祈祷、欢唱,一同庆祝天主赐予我们的慈悲之爱,任何边界都无法阻止我们分享这份爱。
教宗在文告中引用《慈悲的面容》禧年诏书,指出「教会照顾那些尚未认识福音的人,因为教会希望所有的人都得救并体验到上主之爱。
透过与活着的基督肉体相遇,我们将被福音化,重新意识到宣讲和见证基督之爱的热情。教宗最後鼓励道明会士怀着喜悦追随圣道明的神恩。圣道明的榜样促使我们以希望应对未来,知道天主始终更新一切,绝不令人失望。
今天我们像需要氧气那样需要更新生命的无偿之爱。人渴望慈悲,而技术却不能解除这种渴望。人所寻找的是一种超越暂时慰藉的爱,一个不再有波涛汹涌的安全港湾,一个始终宽恕与修和的拥抱。
天主是无穷之爱,我们藉着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进入其内。到了死亡时刻,即使不再有人记得我们,耶稣却在那里,在我们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