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前夕,苏州常熟堂区的微爱心组在所属堂区内,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节前走访、慰问活动,探望对象有高龄老人、常年卧床、年迈体弱,行动不便、常年无法进堂的老人和精神病患、智障残疾以及孤老等。
白冷会会士遵照耶稣基督的榜样,与穷人、病患、被遗弃的人及罪人在一起,并结合同道和这些受压迫者并肩奋斗。一九二六年,先后50位会士前往中国黑龙江省传教,直至一九四九年转道台湾。
罗光义阿姨2005年成为进德之友,自此,她数次通过进德公益把爱心播撒,无论助学、赈灾还是救助病患,公益事业上任何一次号召,都得到这位老教友的积极响应。
这些情况包括“无法生活下去的家庭、年迈孤独的人、被迫躺在床上的病患、憔悴和看不到前途的青年,以及穷人,他们提醒我们的自身样貌:一个需要向上主乞求慈悲的教会”。
因此,我们有见证和流血的大公主义,也有携手帮助穷人、病患和残疾者的大公主义。一起行走,无需等待神学家们对共同举行感恩祭达成共识。大公主义透过一起行爱德和相亲相爱来实现。”
今天是访问兰佩杜萨岛的7周年,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下,我愿意重申参加去年2月举行的“摆脱恐惧”会议上我说的话,‘与他人相遇也是与基督相遇,诚如基督所言,祂就是那位敲我们大门的饥饿者、口渴者、陌生人、赤裸者、病患
基督的门徒也当如此,他们“因接近穷人、弱小者、病患、服刑人、遭排斥和被遗忘者,以及没有食物和衣服的人”而被认出是基督徒(参阅:玛廿五31-36)。
枢机强调:“大众媒体为病患和那些无法进教堂的人提供了令人赞赏的服务,在不可能举行团体礼仪的时候,直播弥撒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任何的直播都无法与信友实际参与相提并论或取而代之。
我们渴望替没有声音的人发声,其中一项举措是面向贫苦病患的教会医院。我们不仅医治患者的身体,也缝合社会的裂痕,因为这些服务也向其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人开放。
塔伊布指出,我们在那次会晤中发现,「对于当代百姓遭遇的危机,我们大家在精神和思想上高度契合;对于穷人、孤儿、病患、寡妇、战争受害者和无家可归者,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