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归向天主天主子耶稣基督降生、救赎、受难和复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人带回天父。
耶稣成为他们梦想实现的救主,可是就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后,耶稣却受难而死,他们的梦想破灭了。
这种承诺并非空洞的言辞,而是贯穿于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通过各种神迹、先知的教诲以及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受难、复活等重大事件得以彰显。
除了因为复活的超越性而害怕,宗徒们也因为自己在主耶稣受难时而抛弃了祂,四散逃跑而害怕主耶稣可能会谴责他们。
然而,对他们来说,祂只是一个人,因此,在危险时期,在祂的受难期间,他们也会抛弃祂,失望地离去。这两种态度令人注目之处在于它们与现世的相关。
使得以色列人幸免于亡的逾越羔羊的血,正是意味着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倾流的血,也就是那借着牺牲而把人从罪恶及死亡的奴役中救赎出来的真正天主羔羊;在耶路撒冷圣殿区宰杀逾越节羔羊的同一个日子里,祂在十字架上被高举起来,经历了受难与死亡
“被出卖”特别指犹达斯的背叛(玛窦福音26:14-16),这个细节提醒我们圣体圣事是在耶稣被交付受难前夕所设立的,展现出他对人类无条件的爱。
第二天:与基督擘开的身体同行耶稣在受难前,擘开了饼,将自己当成礼物。(路廿二14-23)体认十字架上的耶稣与如同达利人一样破碎不全的人们,彼此之间休戚相关。
1当门徒在晚餐厅相聚时,耶稣就在他受难的前夕,以上述的话,向他们应许了平安的恩赐,为在他们心中播下他确实亲临的喜悦。
教堂的最北边是祭坛,祭坛中央供奉着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画像下是十字架上的受难耶稣。祭坛前摆放着鲜花。祭坛西侧供奉的是耶稣圣心像,东侧供奉的是若瑟圣像。星星点点的蜡烛在圣像前点燃,散发出阵阵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