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意外接到他的电话,我考虑再三决定与他会面,我们倾谈了分别四十年后的各自经历。他自17岁下乡插队,后来参军复员,转业到了县武部,又到检查院工作,后从法院退休。
细读此段经文,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信仰经历的五个阶段:冷漠、尊重、接纳、皈依、福传。第一个阶段:冷漠。圣经原文(5-9):他必须途经撒玛黎雅。
这是我最轻松的一天,也是我最感恩的一天……后来回家才知道,妈妈住院的40个昼夜,教友们包括神父在内一直在为妈妈祈祷,而我就像旧约中的以色列子民虽然经历了40天却好像40年一样艰难的历程,终于在黑夜遁去,
坦率地说,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词与我们目前在圣地的经历相去甚远。的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没有真正的对话,除了在规模有限的小型机构中,尽管重要的机构,但肯定不在当局之间,无论是政治的,宗教的还是一般的。
这几天所经历的无奈和无助及辛劳,让我深深体验到了人是多么的有限!这次感同身受的灾难考验也提醒我们日后要多关注、关心、帮助那些遭遇战乱和疾病等天灾人祸的国家的人民及其需要。
科学家们称,原谅别人,会让人更容易忘记痛苦的经历,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恢复身心的平衡状态。
尽管如此,经历这一切,她保持平静,耐心地背负着十字架,那是她使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有一次,在光荣十字架瞻礼上,玛丽亚和她的一个修女说:“我的女儿,我学习热爱十字架很多年了”。学习爱十字架很多年了。
又有另外一个例子,一个年过半百现在生活有些困难的教友,无可奈何地说:“想当年,我们为了信仰作了自我奉献,经历了漫长的苦难岁月。
就是约伯经历了信仰的交锋,促使约伯更加坚忍。
这种转变有时需要认真的准备,像去厄玛乌路上的两位门徒所经历的那样。它并不除去我们个人和集体存在的困难和痛苦。受难和复活的连续性由耶稣身上的苦难印记所表达,这一点有很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