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保证说:“教会无意干涉政策选择,它对知识、科学成就以及理性决定的选择怀着尊重的心,只要这些决定受到人性真正价值的光照,教会便乐意支持拥护,共同为消除饥饿而努力”。
在教宗本笃十六世致词后,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埃泰罗维奇主教,总发言人埃及科普特礼天主教的宗主教纳吉布以及圣座东方礼教会部部长山德里枢机先后发言,所谈的内容都与和平及共融有关。
教宗方济各称这幅圣像“已成为我们两个教会彼此有形共融的先知性标志”。巴尔多禄茂一世宗主教就这个话题谈到天主教会与君士坦丁堡大公教会对话的进程。
“一个人因自己的行为破坏了与基督及其教会的共融、却领受了圣体,他的行为不一致,是在要求取消和拒绝圣体。可见这是自相矛盾,所表达的是一种实际上已经破裂的共融”。
认识基督不该只是一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爱,这个爱开启人的眼界,改变一个人,建立与是为真理和生命的圣言的共融。这样的共融是完美的认知和爱,在这共融中,基督信徒臻于默观的境界,与天主完全契合”。
这次,神父们共提出六个问题请教宗回答。我们今天先来介绍其中的两个,就是基督信徒痛苦的意义何在,以及青少年领圣事的问题。有一位病重的神父请求教宗为受苦的人说几句话。
一名基督信徒,在圣神的催促下,应对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和坎坷的人生有所感觉,并常牢记在心:教会的使命是天主的工作,并非单靠个人的能力,而是要与我们的弟兄姊妹,一起在教会的共融中,并在教会牧者的引导下成就,因为祂要我们与祂在爱的共融中生活
换言之,我们是根据信仰团体内不同的角色和职能共负责任。在基督奥体内,我们有来自多元的处境、肩负多样的角色,而又蒙召在合一之中“共负使命”,以见证基督救恩的爱。
任本堂神父6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自己做饭,饮食清淡,咸菜几乎是他每天的主菜。当教友们有时请他来家里用餐时,他始终只夹自己面前的一个菜。而且每到一家,经常问一句话:“你家有咸菜吗?”
他劝我父亲来参加,因为在教会中的工资偏低,于是我父亲一时离开了主教,那时我见每隔一段时日,主教特派一名工人到我家来,叫我父亲去为他剪发……那时在中国最早使用剪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