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主教任内最关心的三件事就是:在经常发生饥荒的那个时代策划教会的爱德救济工作,使他的城市恢复生机;组织团体隐修生活,为隐修院制定大小生活规章;在亚略异端蔓延的时代极力维护教会的正统与团结合一。
叶拴巧和儿子及女儿耶稣伴随她,奇迹不断耶稣升天前在加里肋亚山上给他的宗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我的人必有这些奇迹伴随他们,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愈。
当我们细读圣经,也会发现对于耶稣复活有部分人更是否认、怀疑,不信等‘奇怪’现象!结合我们自己的信仰情况,静心反思,为什么会如此呢?
例如:耶稣复活后要门徒留在耶京或是要到北方的加里肋亚?(路24:49;玛28:7);真福八端或四端?有些经文也不能生吞活剥,如谷16:18所说的喝毒不死。
仁爱、心灵的伟大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而是人人不愿意去做的,惟人人不愿意去做而有人去做,才显示出一个人心灵的伟大。
“心灵的夜晚”是个恩典,不是对人的捉弄。是天主赐给一些人的恩典,因为,显然在天主的计划中这个恩典肯定要实现些什么。德肋撒修女经历了这个“夜晚”,如同里修的圣女德肋撒经历了同样的“夜晚”那样。
古代教父如安提约基人依纳爵、亚细亚人巴毕亚(Papias)和北非的戴尔都良(Tertullian)都说伯多禄在罗马殉道。美国将其拍成电影《主,你往哪里去?》
四旬期提供我们一个开始走向自由旅程的时机,“是恩宠的时期”,正如欧瑟亚先知所说的那样,在这个时期,荒野成为初爱之地(参阅欧二16-17)。
人于是变得贪得无厌。似乎对许多人来说,拥有财物,并以之填满自己就是生命的意义。无尽的贪婪贯穿了人类的历史,甚至到了今天所见的矛盾现象:少数人奢华享乐,多数人却没有维持生命的面包。
公元前586年,古巴比伦人入侵耶路撒冷,一把火烧了这座为上主雅威而修建的圣殿,这场战争使四万多犹太人被俘、被害。半个世纪后,犹太人重归故里在废墟上建造了第二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