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自己的牺牲是为何缘由,因为他爱这人民,他愿带给众人平安与爱,自由与希望,但人却不能理解!
他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主爱人,默默奉献,为教会呕心沥血,用圣保罗宗徒的话说:这场好杖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保持了,从今以后,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下。(弟后4:7-8)。
爱德将会更加突出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教会、堂区、特别是我们的团体所在地成为冷酷无情汪洋中的慈悲之岛!这是教宗方济各在一年一度的四旬期(二月二十二日至四月五日)文告中阐述的核心内容。
跟随基督虽然不是像登天那么难,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宗说:教会知道人性软弱,所以很难在天主面前保持缄默,承认我们身为受造之物的有限,一切都仰赖天主;也承认我们既然是罪人,所以需要天主的爱。
事实也的确如此,刘大娘被无私的爱感动,接受了洗礼,信仰了主耶稣。
传教的准备自然是在信仰的基础之上,在爱德的行实中彰显望德的生活。一个没有希望的生活,难以想象有多么的枯燥无味,活下去已是问题,更不能想象遇到困难坎坷时的痛苦了。
继零五年谈爱德的《天主是爱》和零七年谈望德的《在希望中得救》后,这篇通谕将会阐述信德,以完成「三超德」的三部曲。 在本笃宣布退位后翌日,隆巴迪神父宣布,他不会再颁布新通谕。
教宗方济各的态度明确,他试图让人明白天主爱众人。事实上,没有人应该被排除在天主的爱和仁慈之外。教宗方济各感到有责任去宣讲天主的爱和仁慈。其实教宗也试图彰显这种天主对人的亲近和爱护。
在欢庆耶稣圣诞,亲吻耶稣圣婴之时,我们必须具有洗心革面的勇气和毅力,真正效法耶稣承行天父旨意,甘贫轻世,谦卑温良,克苦赎罪,牺牲自我,舍己为人,少为自己考虑,多为他人着想,如此才能相似耶稣,使他爱的福音惠及众人
我认为他回应了全人类期待已久的深切渴望,人类需要并渴望人性的爱、宽恕、真诚相待、彼此接近、安慰及鼓励。因此,他的言行触及到普罗大众感性和人格的最深处,在各大洲、各国、今日男女生活的不同境遇,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