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董姜村,住着一位叫姜万礼的老修女。村里人都叫她老姑。作为一位老教徒,这位90多岁的老姑见证了这座教堂的历史。因为她家里人几代都信奉天主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也自幼信教。
神父立即请来几位司铎和他一起在修石渡村举行圣体大游行,在每个十字路口做圣体降福,又到亡者坟上举行隆重的安所礼。此后,事故再未发生,教友们也从血的教训和活的见证中受到教育。
这一点我们也在《弥撒总论》中读到:辅祭员或其他辅礼人员,协助主祭接受信友的礼品。把感恩圣祭用的饼、酒呈给主祭,由主祭把饼、酒放于祭台上;其他礼品则放于另一适宜的地方。
西士为他在经堂中预备位子,排在众人之前,但他进堂与礼,常喜混在众教友中一起坐跪。虽在公私事务最繁忙之日,他从不疏忽每天神功:清早行默想,望弥撒;日间多次行祈祷;晚上行自省,诵玫瑰经。
与医学专家和教区礼仪委员会商讨后,香港教区3月24日又发出牧民指引:呼吁教友们减少礼仪中的接触,如唱天主经时不再拉手;用点头、鞠躬代替平安礼中的握手;暂不送圣血,圣体用手接领;在圣周五将亲吻苦像改为鞠躬
方济各和方济各会会士领她到祭台前,方济各给她行剪发礼。那时,城里还没有女修院,加辣寄住在本笃会女修院。加辣秘密弃家修道的消息一传出,她的亲友想强迫她还俗,加辣抱住祭台,死也不肯放。
开封教区先后祝圣为神父的有:刘心淳、刘文良、刘景和、张传信、赵文明、刘鸿礼、陈金铎等10人。1958年因修生少停办。
爱心不分教派、善举不分信仰,无论是社会书法家还是教会书法家,都应心存仁爱、胸怀慈悲,弘扬真善美、力行仁义礼、释放社会正能量。
大堂内外人山人海,在向李公行告别礼时足足用时一小时多。最后在哀乐声中披麻戴孝年青教友抬着李公安息在大堂前的墓穴中永远留念。墓前敬献鲜花不断。
弥撒开始前,全场参礼信众在传统的《圣诞宣报》歌咏中迎接耶稣圣婴的降生。弥撒中,来自印度、意大利、墨西哥、亚美尼亚、波兰和非洲的12位儿童为耶稣圣婴鲜花,意大利、韩国和越南的三个家庭奉献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