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友,主日天他几乎必进教堂,有一次他手捧《新约》圣经,虔诚地走向神父,请教神父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神父啊!我怎么到处找不到《依撒意亚》先知书呢?
80年代中后期,天主教各地教会开始为教宗祈祷,90年代教会报刊开始越来越对地报道教宗,2005年左右教宗像出现在各地教堂了。所以,中梵关系一直是在调适的过程当中。
他曾经向他小教堂的穷人和被遗弃的孩子们说:“我的孩子们,高兴起来;我不想疑虑和忧郁;你们不犯罪为我就足够了”。接着又说:“假如你可以。行善!”然而,我们很少知道他的喜乐源自于哪里。
虽是三九严寒天气,但从教堂大门至二马路灵车旁(注:此灵车是段主教生前向意大利卫生部争取来无偿捐赠给三峡中心医院之救护车)成千上万名教友早已夹道簇拥,手持烛光恭候多时。
父亲是一位木匠,心地善良、事主虔诚,教会开放后便在教堂担任领经员。吕守德在父母亲的影响下,7岁时初办告解,9岁时就抄写苦路经、玫瑰经、圣心月、圣母七苦等,也是9岁的时候就把这些经文都背诵了下来。
这里是一个小堂区,教堂刚刚复建不久,教友冷淡,人数不多。看到如此荒凉的景象,李神父没有灰心,而是满腔热火、充满干劲,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教堂建设、牧灵方面。
神父每次外出,都要把一个手包带上,里面装着神父们念的日课、圣体、圣水、领带,困难时期教堂没有开放时里面装有弥撒经书(因为,有时神父要在教友家中举行弥撒的)。
再有,热心的信友们在平日也常常进教堂做祈祷,朝拜耶稣的圣体。那么,耶稣圣体跟我们的信仰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每天边散步边念玫瑰经做省思是老人多年的习惯,他的步子缓慢平稳,时而停下目视远方,空气中湿润的青草香会偶尔让他想起如水墨画一般美丽端庄的故乡安徽贵池,母亲站在苔藓斑驳的青石小路上,柔声唤着法儿,去教堂呵!
双方会见的这一天恰逢主受洗节,利玛窦把艾田带进教堂,当看到祭坛上悬挂的圣母玛利亚、耶稣与施洗者若翰像时,艾田将之误以为是黎贝加与其子厄撒乌和雅各伯,于是鞠身向画像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