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太古楼之友成员梁志筠昔日在太古楼担任圣母军团员时,到南丫岛讲授要理,履行圣母军的福传使命。她说,昔日部份居民未有机会接受教育,我们便口传要理,也带食物到岛上接济基层。
张主教1925年5月23日生于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乡梁布大营村热心教友家庭,自幼受洗,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遵规守戒、虔诚事主。又蒙主恩召,9岁就进入小修院,开始了追随基督的修道历程。
公教婚姻辅导会婚姻及家庭培育中心的家庭生活教育社工梁芷凌建议,最理想是把婚后培育推展至堂区,透过消闲轻松的活动,吸引混合婚姻的夫妇参与。
常州圣母堂的沈神父在介绍弥撒结束后,沈神父为大家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常州圣母堂极富特色的建筑构思和灵修意义:教堂外形似诺亚方舟,又如一枚钻石戒指,隐喻天主的掌上明珠;内部拱梁呈心形状,其意心肝宝贝。
机会总会眷顾那些准备好并且积极争取它的人,终于在主的安排下我参加了河北进德公益心理辅导梯队深入四川灾区一线,最近又奔赴陕北榆林定边堆子梁,安抚11位因煤气中毒而死的孩子的家属,实现了我服务遭难者的心愿。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复活节在定边海子梁教堂共有107人受洗,场面非常感人。2004年,张神父辗转来到了靖边张家畔。
为筹备这次会议,北京自然之友会长梁丛诫先生多次给予关心和支持。自然之友办公室主任张继莲女士多次协助联系环保专家,推动并亲自前来与宗教团体协商研讨会召开的细节。
之后,江门教区梁神父为我们做了一台弥撒,并与我们一起围着圣髑的石棺合影,瞬间凝固成永恒。紧接着我们开始朝拜十字架苦路,到达山顶圣人的纪念碑前,抚碑自问,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七十二岁的座堂信徒梁慧中在筹备展览时表示,展览让她重温昔日的堂区生活。她说,“昔日女孩子要戴头纱才可参与弥撒……”。
他的祖先是河北巨鹿人,九世祖魏飞卿,在宋高宗朝官做到御史中丞,因为弹劾秦桧误国,被贬为襄阳县令,死后埋葬在白马山,子孙也就留在了襄阳居住下来。他的父亲魏巫臣,延祐初年,曾任江浙行省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