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阐明,这是个必要的举措,因为腐败「也会在采购之外的领域以不同模式和形式呈现出来,为此国际层级的规范和最佳实践规定了那些在公共领域肩负关键职责的人具有特殊义务,以期在每个领域内预防并打击利益冲突、私相授受和各种腐败
关于侵犯未成年人的规范,扬诺内总主教谈到一项创新,即关于这些罪行的条文从“违反圣职人员的特殊义务罪”移到“违反人的生命、尊严和自由的罪”,这表示“凸显这些罪行的严重性,而且也对受害者予以关注”。
主教还提醒教友们,不要忘记了天主给我们每个人的“圣召”,“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有培养圣召的义务,给自己的儿孙从小传递这一信息,做神父做修女绝对是件高尚和值得追求的事,要为圣召祈祷。”
早在中世纪,宾根的希德加就研究医药这门对女性来说很不容易的学问,她深信她的同会姊妹有权利和义务去追求知识。这点明确「体现在她的生活和服务里」。埃迪特·施泰因则是在充满歧视的世界里痛苦挣扎的女教师。
教宗谈到的第四个是亲近天主的子民,它“不应作为一种义务,却应作为一种恩典而生活出来”。(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于是她每天都到教堂,义务管理教堂财务、报刊分发、来客接访等等,竭尽全力为主奉献一颗热心。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扬州的教友人数不是很多,为此,大姐忧心如焚: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河北教会发展那么快!
世俗上的财富只是虚幻的,天上的财富才是永久的,我们不能贪恋世俗,尤其是金钱;三、有人可能是抱着养育儿女多年而想获得回报,其实这个观点是要不得的,儿女们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并且这是十诫中很重要的一条,根本就不存在儿女不赡养父母的情况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位慕道者的分享,她说:现在我还没有加入教会这个大家庭,但我也是天主的儿女,天主的儿女就有本分和义务去福传。
慈善并非富人的专利,任何人都有慈善的义务,人人皆可慈善。人应当慈善,若做不到慈善,至少不要变得凶残。慈善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民族、宗教、文化和国界。慈善从身边做起,先及亲友,但必须不止于此。
基督徒的身份证是无形的,我们看不到它的丢失,然而,当我们把孝敬父母长辈和物质供给划等号时,当我们和兄弟姐妹比较谁付出得多,谁付出得少,并试图使之平等时,我们已经把孝敬当成一种义务;当我们按部就班去参与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