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在巴黎天主教诊所担任护士的玛利亚西蒙皮耶修女,因向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祈祷,她的帕金森氏病在二○○五年六月二日不药而愈,她能写字,能开车,走路也不困难了,可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只要留意他祈祷时的神情,就一目了然:祈祷时,他完全沉浸在天主内,好像其它的一切都不存在一样”。 这位毅力坚强的先教宗把自己的素养植根在基督的苦难上。事实上,在他的一生中从未缺乏过苦难。
“共议同行”(Synodality)是我们的使命,要向人们见证作为伙伴的意思,并蒙召在天主永恒的爱内一起朝着我们的共同终向走去。在天主的爱内,我们可以得到真正的平安。
教宗方济各在沃依蒂瓦教宗以天主慈悲命名的主日,称两位新圣人不怕注视耶稣的创伤,因为那些创伤是天主爱我们的永恒标记。本台报道了封圣大典几个感人的时刻: 圣人!若望二十三世和若望保禄二世是圣人!
这里还有达味圣王墓,常有犹太人来墓前祈祷。我们恰好遇到一队队的军人,荷枪实弹地到熙雍山来祭奠:缅怀列祖列宗、祈祷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安静中的祈祷才能产生善心的行为——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份宁静的心灵装备,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华丽和排场来构建。
让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有个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女青年,可是由于他过于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于是在2月14号情人节这天,买了一束玫瑰花,送给了他所爱的那位女青年,这个女青年一下就明白了一切。
那时的教友们,除了主日在一起聚会祈祷、擘饼外,其余时间就是分小组劳动、休息、祈祷、分享、爱德服务,这就是“团契”组织。
5·12之后,母亲愈加忧伤,拖着病躯,没日没夜地在病房中祈祷着:内地灾害中那么多人离开,母亲的病也愈加严重,沉疴不起,终于当年6月7日安息主怀,回归天乡。
进德公益张士江神父在弥撒讲道中称赞了杨老师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的大爱。他说,透过杨老师的生活和教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他把基督的精神和大爱真正地生活了出来,可以作为大家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