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几部汉语大辞典,发现编者们对罪的定义均是:作恶或犯法的行为。如果把这样的定义与教会对罪的解释相比较,则前者的标准实在是太低了。什么是罪?
一开始,我会嘲笑并指责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令人发指,我有一种傲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意识到我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也有可能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二:家、父母、孩子①家庭系统的成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②家庭系统成员的一些经典联盟(夫妻联盟、父子联盟、父女联盟、母子联盟、母女联盟)③家庭系统及家庭联盟如何影响孩子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
不断追随神圣羔羊的所有贞女们,不要忘了我,这个罪人,使我远避思、言、行为上的过失,让我不再离开耶稣至纯至洁的心。阿们!
其实,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有害行为,一旦发生,只能导致双方都受伤害,尤其女方。
而绝不像有的教友想象的那么简单,是为某个人而举行的私人行为。弥撒的中心是天主耶稣,而不是某位圣人圣女,更不是某个炼狱灵魂。
并提醒我们说:“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假设有兄弟或姐妹赤身裸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们说:‘你们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这篇思路分明的讲话中也谈到英国的主教们所要面对的迫切挑战,他首先提到青少年蒙受司铎和会士性侵犯的可耻行为,他称这一创伤严重危害到教会负责人的道德信誉。
教宗方济各为宗座大使提出了一系列行为守则:他是一位代表天主和代表教会的人,关心穷人和关心被派驻国家的情况,顺从、专心祈祷;他避免诽谤,不批评教宗,不穿「名牌服饰」,因为这些是反见证。
此外,由于礼仪并非单是个人的行为,亦不是某种社会性的行动;因此,礼仪行动是一项能带领教友渴望天主、强化信仰、圣化教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