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姆老师随手递给孩子们一本杂志,那是1994年3月刊登在《世界新闻报道》上的一篇文章,上面写着:另一位辛德勒———伊蕾娜·森德勒于1942-1943年期间从华沙的犹太人集中营救出
尤其在现今多元文化以及网络中,大量出现的不真实、不良的文章尤其如此。为此,我们除了具备自身的信仰素质之外,还须注重一定的政治素养。
这又使我突然想到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风筝》中写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而所谓理智型的皈依,就是通过书籍、文章、讲座……寻求关于宗教或属灵问题的知识……其信仰总是产生于参加宗教礼仪或组织之前。
他曾在1946年转载自上海英文《科学文摘》的文章中写道:要紧的是具有对上主的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告诉我们,人是上主的子女,他有权力得到更多的享受,一方面在现世,一方面在来世,信仰足以使我们的生活具有高贵感
陈德范神父在讲话中,回顾了单枢机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福传不倦的神职生涯,再次重温了枢机逝世前亲撰的文章掏空自己,返老还童,登峰圣山,鼓励所有在场神职人员及教友,化悲痛为力量,步武枢机的芳踪,为光荣天主和广传福音而努力
在去年最后一期的“信德”“社会文萃”上,有篇摘登文章题为《我竭尽全力》,内容很有吸引力。戴尔·泰勒是美国西雅图一所著名教堂的牧师。
文章节录自2000年4月23日《谈天说道》—人物专访摘自http://www.matchman.com.hk/
编者按:悼词是向死者表达缅怀和敬意的文章,这对我们基督徒如何传达对亡者的怀念和生者的勉励,尤其重要。根据教友们的要求,特刊登《悼词》一文供大家参考。
2003年上半年在“信德”的“言论广场”上,读了几篇关于圣像的评论文章,有的说“西方圣母是高不可攀的”(2003年4月1日“信德”/崔魏东),还有说“西方绘画是空灵的、抽离现实的”(200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