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愿意我们像从一个噩梦中醒过来而感到一种难言的安慰:我们还有时间,我们应有希望,我们还是在救恩的时日,我们还来得及听圣咏94首的话:你们今天要听从祂的声音,不要像在默黎巴那样心硬!
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大公宗主教的代表团在佩加马的扬尼斯总主教率领下参加了这台感恩祭,教宗为此感谢大公教会巴尔多禄茂一世宗主教再次表达的这份兄弟情谊。
教宗在这一章中首先举出旧约人物亚巴郎为典范,说明了信德就是聆听天主的圣言,就是蒙召走出孤立的我,向新生命和对未来的许诺敞开心胸。
最早在创世纪第4章21节,讲到有一个人,名字叫犹巴耳,他是所有弹琴吹箫者的始祖。这是圣经里,最早有关音乐实例的记载。
这个动词让我们思索历史进程,从亚巴郎开始的那段救恩史上漫长的旅程。有一天上主召叫我们的这位信德之父启程上路,离开自己的故乡,前往祂所指示的土地。从那时起,我们信徒的身份就是走向福地的人的身份。
梵蒂冈电台请圣座新闻室主任兼本台台长隆巴尔迪神父,为教会的这两件大事作个总结,他先谈到本笃十六世教宗先知性的举动。 答:这项抉择不但为今年,也为教会将来的时期留下痕迹。
三年后父亲病逝,叔叔吴火眼等在台家属坚决留下当时祇有八岁的吴忆桦,吴的巴西外婆罗莎来台,引发台巴抢人大战,法院最后将吴忆桦判给外婆,于零四年将他带回巴西居住。
然而圣咏所指的默西亚并非一般被傅油者的君王,而是亚巴郎之子、达味之子的耶稣基督。
从前在巴来莫地方(意大利),有两人是好朋友,一天外出散步。其中一个名叫贵塞肋的是个演员,看到他的那个朋友低头沉默,似乎有心事,就问他:你好像心里不安,是不是想办神工?
让我们以亚巴郎为例子。每次天主要求他做些事,有时看似完全荒谬,例如要他离开自己的祖家,到一个他不认识的地方;或要他祭献他的独子,他由于信赖上主而立刻依从,这样,一个他无法想象的未来就在他面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