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我的恩师郭印宫主教
2018-08-06

初来修院,一切都是陌生的,几乎格格不入,一切都要循规蹈矩,晚上十点休息,早上五点起床,出门必须二人同行,当天返回,而且每天都是教室、教堂、餐厅三点一线,古板而又枯燥,当时感觉修院似乎是监狱!

与弥留中的近人的最后谈话
2018-08-13

你的亲人此时会有想法,希望人们:在教堂的弥撒中、在追悼仪式中,在葬礼和他们的坟墓旁,纪念他们。他们也许有愿望在他们的墓碑上写什么,或把他们的骨灰撒在哪里。谈及未来的事其实也包括你的未来。

寂寞的百合花要开
2009-02-18

两年前,老奶奶是去当地教堂望弥撒时,偶尔得知孤儿院后就决意要服务的。当时,修女担忧很多,就婉言拒绝了。没料到第二次老奶奶又来了。她说,为教会做,让她试试,哪怕只有几天。修女们感动地接受了。

峒唝的祷声
2009-04-13

即使我现在长跪于远离家乡数千里之外的北方华丽的教堂,但每当瞻礼临近时,我依旧知道我家乡的教友们在哪一家念经;哪一天聚集在一起商讨盖一所经堂却又因为没有资金而犯愁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的事件。

我的恩师吴若石神父
2010-03-16

有一次我和吴神父从教堂出来,被十几个乞丐围住了,神父见状毫不犹豫地就从腰包里掏出了钱夹子,乞丐们拥挤着上来抢夺,当时钱夹里有护照以及签证等一些重要的东西。

一位传教士朋友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0-07-06

值此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当地教堂只允许接受25%的容量的人们进堂。这样无论身在美国,还是位于世界各地的朋友都无法前往现场,只能在网上或在当地的追思礼仪中参与,送其最后一程。

礼物与使命
2020-12-08

她不单单是菲律宾的国家主保,也是马尼拉主教座堂——菲律宾的第一座主教座堂,我们母亲教堂的主保。欢迎大家来到这个“家”——我们满被祝福的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我们也特别欢迎今天莅临于此的枢机主教。

我眼中的“贫穷”与“富裕”
2021-08-06

教会内也有许多神父修女为了建教堂、建孤儿院、为孤儿就医和上学而积极努力奔走,成为新时代的德蕾莎修女。富人应协助政府建立更合理的制度。

心怀大爱自强不息的残疾志愿者王亮教友
2022-05-06

只是听修女们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把他丢到了教堂的门口,幸运地得到了修女们的照顾。到了十多岁时,由于大小便失禁,修女们不太方便照顾,于是把他送到邯郸教友王全振老爷爷家抚养。

善良与光明的化身——德肋撒姆姆
2022-09-06

一个18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