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痛苦是世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话,那么逃避痛苦、寻求幸福与快乐便成为了世人的基本生命追求。
耶稣在当天的福音中谈到引人跌倒的事,向门徒讲解自己的看法时,未采用任何比较委婉的方式,而更倾向于用一幅刺耳的图像作出解释。
教宗提到摆宴席是弥撒读经中的另一个美丽图像。他说明爱会每天都为饥饿的人摆许多宴席。近几个月他们提倡人类大家庭,人人有食物广大运动。今天还有许多人期待能够吃饱饭。
耶稣在当天的《福音》中让我们明白另一种寻求成义的方式,那些凭着外表自以为义的伪君子的图像。教宗说,这些人懂得扮出圣像的摸样,好似圣人一般,但他们是伪君子。
被圣战分子野蛮执行绑架四年后的基督徒工作者,他们的图像在世界各地被分享,他们的记忆在上埃及仍然存在,他们的起源地已成为奇迹的地方和朝圣之目的地。
置身馆内,仿佛走进遥远的年代,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图像,一件件古朴又带着沧桑的物品,一段段详实亲切的叙述,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冲击,带领大家穿越历史,领略历代传教先贤不辱使命,不断改革创新,锲而不舍将福音以本地化形式让更多教外人士所接受和认可的精神风貌
孩子们经常用渴望与期待的目光凝视着自己的长辈,并且怀着起伏多变的复杂心理,绞尽脑汁地思索着每位长辈的言行,他们都会将这一切铭记在心,作为将来为人处世的准则。
这种理论把梵二前和梵二后的教会一分为二,仿佛梵二后的教会是全新的,是与之前的教会完全隔截的教会。并且,依据此种理论,梵二精神不限于梵二文献,因为后者是大会期间与保守派妥协的结果。
800年前,亚西西圣方济各与苏丹王在埃及相会。教宗致函他的特使桑德里枢机,叮嘱代他问候埃及全国人民,基督徒和穆斯林。
我们生活在讯息时代的今天,经常能从媒体上读到或听到国内外许多大人物发表的各种言论、演讲、咨文等等。他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他们高于常人的学问、见识、地位、权利去教训老百姓: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