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参与有助于预防并纠正全球化和国家行动的某些负面状况,如同在治疗全球疫情受害者时也发生的那样。『基层』的这些贡献理当受到鼓励」。走出危机,意味着改变,而且是人人做出真正的改变。
教宗写道,在当今世界进行福传和面对“一种全球化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需要承认男女平信徒的临在,他们凭着自己所领受的圣洗,感受到蒙召为要理讲授的服务提供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唐晓峰研究员主持了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数字人文宗教与宗教舆情研究室副主任李华伟副研究员分别做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宗教治理之思考》、《宗教与全球化的互嵌
圣埃吉迪奥团体今年召集的会议采用的主题是:爱的全球化。教宗在向这些主教们讲话时说,教会中的教友团体,在灵性层面,是不同神恩共融的标志;在人性层面,则是对教会传教行动的一个支持。
只有爱德能够鼓励我们再次把人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放在以正义来治理的全球化世界的中央。”梵蒂冈电台
随后,两人也谈到国际局势问题,特别是关于美国与欧洲的关系,中东局势以及圣地和平的维护,全球化,世界粮食和国际贸易,以及实践公元三千年代的目标等问题。
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李天纲教授以《徐光启-利玛窦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为题作主旨演讲,提出在全球化时代,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我们大概不太相信耶稣会在我们的小爱中成就大事,所以我们选择了冷漠、不关心。理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穷人太多了,我的这点奉献又能起什么作用?因此给自己一个冷漠的理由!
我们紧张而冷漠的社会期盼基督徒的热情好客。社会上个别人欺骗人的善良,甚至欺压人的好心,导致许多人对身边的人保持警惕而冷漠旁观,我们基督徒有时也被误导了,甚至同来一个圣堂的人,也彼此警惕,陌路生疏。
文明不是欺诈和暴力,而是诚信与合作;文明不是排外和冷漠,而是包容和理解;文明不是偏见与互害,而是尊重与互助。